时间: 2025-05-07 19:31: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31:34
长春先生好吹笛,吹之裂尽华山石。
一笛持来只一吹,岁用琅玕数千尺。
一吹即复投岩中,笛与人间制不同。
人间不见长春笛,惟闻笛声满碧空。
仙人自古重音响,吹使乾坤气清爽。
一曲中和致太平,遗音千载穿云上。
我向先生石室栖,每寻长笛临回溪。
愿作仙人笛弟子,朝朝吹彻云台西。
长春先生擅长吹笛,他的笛声能够震裂华山的石头。
他只需轻轻一吹,便能用掉琅玕(美玉)数千尺。
每次吹奏后,笛子又会被投回岩石中,与世俗所制的笛子截然不同。
世间并没有长春的笛子,唯有那悠扬的笛声在碧空中回荡。
自古以来,仙人都重视音响,笛声使天地之间的气息变得清新爽朗。
一曲中和能带来太平,遗留下的音响千载之后仍能穿越云霄。
我在长春先生的石室中栖息,每次都寻求长笛在回溪旁的陪伴。
我希望能成为仙人的笛子弟子,天天在云台西的地方吹奏。
作者介绍:屈大均,明代诗人,擅长诗歌和散文,作品多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仙人生活的向往和对音乐艺术的崇敬。长春石室是一个理想的栖息地,诗人希望能够得到仙人的教导,追求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
《长春石室》是一首描绘音声与自然和谐的诗作,表现了诗人对仙人生活的向往和对音乐艺术的追求。诗中通过长春先生吹笛的描写,展现了音乐的神奇力量。诗人认为,长春的笛声不仅能够震裂华山的石头,更能净化天地,带来和平与安宁。诗中多次提到“笛声”,这不仅是对音乐的崇敬,也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的意象鲜明,长春的笛声如同一缕清风,穿越时空,给人以心灵的愉悦。诗人向往与长春先生的交流,希望能成为他门下的弟子,象征着对艺术与理想的追求。诗中对“岁用琅玕数千尺”的描写,强调了音乐的珍贵与艺术的高雅,使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长春先生的笛声,表达了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超然、和谐的精神境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长春先生擅长( )。
A. 吹笛 B. 写诗 C. 绘画
笛声能震裂( )。
A. 大海 B. 华山 C. 河流
诗中提到的“琅玕”指的是( )。
A. 一种花 B. 美玉 C. 一种乐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