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有怀二首 其一

《有怀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5-06 19:05:08

诗句

生天成佛我何能,幽梦无凭恨不胜。

多谢刘三问消息,尚留微命作诗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05:08

原文展示: 生天成佛我何能,幽梦无凭恨不胜。多谢刘三问消息,尚留微命作诗僧。

白话文翻译: 我怎能成佛升天,幽深的梦境无凭无据,怨恨难以消解。多谢刘三关心询问我的消息,我尚且留着微弱的生命,继续作为写诗的僧人。

注释:

  • 生天:佛教用语,指死后灵魂升天。
  • 成佛:达到佛教中的最高境界。
  • 幽梦:深沉的梦境。
  • 无凭:没有根据,不可靠。
  • 恨不胜:怨恨难以消解。
  • 刘三:可能是指某位关心作者的朋友。
  • 微命:微弱的生命。
  • 诗僧:指既是僧人又是诗人的身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曼殊(1884-1918),清代诗人,字子瞻,号东坡,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风格清新脱俗,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苏曼殊在人生低谷时的自我反思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中表达了他对无法达到佛教理想境界的无奈,以及对朋友关心的感激,同时表明自己将继续以诗僧的身份生活。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首句“生天成佛我何能”直接表达了对无法达到佛教理想境界的无奈和自我怀疑。第二句“幽梦无凭恨不胜”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通过“幽梦”和“无凭”两个意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无法释怀的怨恨。后两句“多谢刘三问消息,尚留微命作诗僧”则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感激之情,以及他决定继续以诗僧身份生活的决心。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展现了苏曼殊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生天成佛我何能”: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无法达到佛教理想境界的无奈和自我怀疑。
  2. “幽梦无凭恨不胜”:通过“幽梦”和“无凭”两个意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无法释怀的怨恨。
  3. “多谢刘三问消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关心的感激之情。
  4. “尚留微命作诗僧”:表明诗人决定继续以诗僧身份生活的决心。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生天成佛”与“幽梦无凭”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幽梦”和“无凭”等意象,丰富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自己无法达到佛教理想境界的无奈,以及对朋友关心的感激,同时表明自己将继续以诗僧的身份生活。

意象分析:

  • 幽梦: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迷茫和无法释怀的怨恨。
  • 无凭: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力感和无法找到依靠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生天成佛我何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自豪 B. 无奈 C. 喜悦 D. 平静 答案:B

  2. “幽梦无凭恨不胜”中的“无凭”指的是什么? A. 没有依靠 B. 没有证据 C. 没有梦想 D. 没有希望 答案:A

  3. 诗中提到的“刘三”是谁? A. 诗人的朋友 B. 诗人的敌人 C. 诗人的老师 D. 诗人的家人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与苏曼殊的《有怀二首 其一》: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但苏曼殊的诗更多了一层对佛教理想境界的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曼殊诗集》:收录了苏曼殊的诗歌作品,是了解其诗歌风格的重要资料。
  • 《清代诗歌选》:收录了清代多位诗人的作品,可以对比不同诗人的风格。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百字令1924 百字令 其二 题邵蓉江先生诗集 百字令 丁酉清明 百字令 咏晚菊,和苍虬韵 百字令 病中起登楼填词一首 百字令 游道教胜地齐云山 百字令 题季吾和白石诗卷 百字令·和梅伯仙岩纪游 百字令 兰舟为盆石写照,玲珑入妙,嘱填此解 百字令 几上凝尘戏画梅一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采字头的字 虫字旁的字 顣頾 双人旁的字 道三不着两 包含源的成语 青字旁的字 惊心吊胆 逆民 一言而定 绞丝旁的字 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短笔 电掣风驰 蓝单 逃军 左开头的成语 山川表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