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5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57:17
原文展示:
臣饥欲死侏儒饱,方朔谁怜是岁星。馆下诸生笑丰暖,江头渔父诮清醒。鲁公已作乞米帖,陶令旋寻储粟瓶。亲旧依然眼相向,故应特地为吾青。
白话文翻译:
我饿得快要死去,而侏儒却吃得饱饱的,东方朔啊,谁会怜悯我是岁星呢?在学馆下的学生们嘲笑我生活丰裕温暖,江边的渔父讥讽我过于清醒。鲁公已经写下了乞米的帖子,陶渊明也急忙寻找储存粮食的瓶子。亲友们依然用眼睛相对,因此特意为我留下青色的食物。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登(生卒年不详),字士廉,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情感,风格质朴自然。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贫困中的生活状态和对社会不公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高登在贫困中创作的,通过对比自己与侏儒、诸生、渔父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和对亲旧的感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在贫困中的生活状态和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感慨。诗中“臣饥欲死侏儒饱”一句,直接表达了作者的饥饿与侏儒的饱足之间的对比,突出了社会的不公。而“方朔谁怜是岁星”则借用东方朔的典故,自比岁星,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无人怜悯的悲哀。后文通过鲁公和陶令的典故,进一步强化了作者的贫困和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作者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亲旧的深厚感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在贫困中的生活状态和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感慨,以及对亲旧的感激和依赖。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臣饥欲死侏儒饱”一句表达了什么对比? A. 作者的饥饿与侏儒的饱足 B. 作者的清醒与渔父的糊涂 C. 作者的贫困与诸生的丰裕 答案:A
诗中“方朔谁怜是岁星”一句借用了哪个典故? A. 东方朔的典故 B. 颜真卿的典故 C. 陶渊明的典故 答案:A
诗中“鲁公已作乞米帖”一句借用了哪个典故? A. 东方朔的典故 B. 颜真卿的典故 C. 陶渊明的典故 答案:B
诗中“陶令旋寻储粟瓶”一句借用了哪个典故? A. 东方朔的典故 B. 颜真卿的典故 C. 陶渊明的典故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