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53: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53:24
阴壁流暗泉,古苔长自好。
不改春与秋,何如路傍草。
空山正幽蔼,净绿无人扫。
阴暗的山壁上流淌着清泉,古老的苔藓自然生长得很好。
无论春秋更替,它始终如一,怎比路旁的杂草?
空旷的山林正笼罩在幽静的气氛中,干净的绿意无人打理。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古苔的描写,表现了自然的持久与生命力,同时暗示人们对自然的忽视和对生命状态的哲思。
作者介绍:梅尧臣,字德润,号天池,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常借景抒情,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梅尧臣游览水西寺东峰亭时,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古壁上苔藓的生机,抒发了他对自然的感慨与思索。
梅尧臣的《拟水西寺东峰亭九咏·古壁苔》通过描绘古苔生长的景象,呈现了一种恬淡自然的意境。诗的开头以“阴壁流暗泉”引入,给人一种清幽宁静的感觉。古苔的生长,似乎在告诉读者无论春秋如何更替,自然的生命力始终存在,表现了一种坚韧和持久的美。
接下来的“何如路傍草”则引发了对比,路旁的草虽生机勃勃,但常常被忽视。这里不仅是对自然的感叹,也暗含了对人生的思考:在忙碌的世俗中,真正值得珍惜的往往是那些看似平凡、却充满生机的存在。
最后两句“空山正幽蔼,净绿无人扫”更是将意境推向高潮,描绘了一个无人打理的自然环境,凸显出自然的纯净与和谐美。整首诗在平淡中蕴含深意,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古壁苔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自然之美与生命的持久。
诗词测试:
诗中“阴壁流暗泉”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古苔长自好”意味着什么?
诗中提到的“空山正幽蔼”反映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1-B,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