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御制赏花钓鱼二首

《和御制赏花钓鱼二首》

时间: 2025-05-02 07:58:35

诗句

荫幄晴云拂晓开,传呼仙仗九天来。

披香殿上留朱辇,太液池边送玉杯。

宿蕊暖含风浩荡,戏鳞清映日徘徊。

宸章独与春争丽,恩许赓歌岂易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58:35

原文展示

荫幄晴云拂晓开,
传呼仙仗九天来。
披香殿上留朱辇,
太液池边送玉杯。
宿蕊暖含风浩荡,
戏鳞清映日徘徊。
宸章独与春争丽,
恩许赓歌岂易陪。

白话文翻译

在清晨时分,阳光透过阴凉的帐篷,唤醒了万物;我传唤天上的神仙,乘坐着华丽的车驾而来。在披香的殿堂里,朱色的车辇依然停留;在太液池边,乐队为我送上美酒。温暖的花蕊在风中摇曳,嬉戏的鱼儿在阳光下游弋。我的诗篇与春天争奇斗艳,得到恩宠的歌声岂能轻易陪伴?

注释

  • 荫幄:指遮阴的帐篷,象征宁静的环境。
  • 仙仗:神仙所乘的车驾,代表着神秘和尊贵。
  • 披香殿:香气四溢的殿堂,象征着高雅的氛围。
  • 朱辇:红色的车辇,古代帝王或贵族的交通工具。
  • 太液池:传说中的美丽池塘,象征着美好的生活环境。
  • 宿蕊:指花蕊,寓意生命的温暖和活力。
  • 宸章:指帝王的诗章,体现出高贵的身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是“变法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气魄,也有细腻柔和的情感,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社会的关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安石的晚年,正值他在政治上遭遇挫折之时。诗中通过对春日赏花和钓鱼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挣扎,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借景抒情,寄情于山水之间。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和御制赏花钓鱼二首》通过清新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与美好。诗开头描绘了晨曦中的景象,表现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神仙的降临,暗示着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进一步增强了作品的诗意和神秘感。

在诗的中段,王安石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宿蕊”、“戏鳞”等,体现了春天的温暖与活力,诗人在此处既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则回归到诗人自身,表达了他在春光明媚中渴望与众不同的心情,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既有画面感又富有情感,反映了王安石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美的追求。诗中展现的春日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交相辉映,使得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荫幄晴云拂晓开:描绘晨曦透过帐篷的美丽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2. 传呼仙仗九天来:通过呼唤神仙,营造出一种华贵和超凡的气息。
  3. 披香殿上留朱辇:暗示高贵的地位和优雅的生活。
  4. 太液池边送玉杯:用美酒来象征生活的享受。
  5. 宿蕊暖含风浩荡:描绘春天的温暖,表现出生命的活力。
  6. 戏鳞清映日徘徊:表现鱼儿在水中嬉戏,象征着大自然的生机。
  7. 宸章独与春争丽:强调自己的作品与春天的美丽相抗衡。
  8. 恩许赓歌岂易陪: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理想相结合,营造出诗意。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的情感,使得作品更加生动。
  • 对仗:如“披香殿上留朱辇,太液池边送玉杯”,形成优雅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以春天的美景为背景,表达了王安石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以及在政治困扰中的内心挣扎。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我价值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荫幄:象征宁静和庇护。
  • 仙仗:代表理想与超凡的生活状态。
  • 朱辇:象征权力与地位。
  • 太液池:象征美好与和谐的生活环境。
  • 宿蕊:代表生命的温暖与活力。
  • 戏鳞:象征自然的生机与欢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安石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荫幄晴云拂晓开"中的“拂晓”指的是哪个时间?

    • A. 黄昏
    • B. 清晨
    • C. 正午
    • D. 午夜
  3. 本诗中提到的“太液池”是指什么?

    • A. 一种酒
    • B. 一种植物
    • C. 一个美丽的池塘
    • D. 一位神仙

答案

  1. B. 王安石
  2. B. 清晨
  3. C. 一个美丽的池塘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描绘春天夜雨带来的生机与希望,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通过草原的景象,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

诗词对比

  • 王安石与李白在春天题材的诗作中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王安石更注重于生活的细腻感受,而李白则倾向于豪放的情感宣泄。王安石的作品更具细腻的情感和理性的思考,而李白则展现出一种奔放的个性与对自由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王安石诗文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早春秋水园看梅花 其一 秋晚述怀呈薛子长 寄小王徐子晋 矮斋杂咏二十首·送行 秋意 新市杂咏十首 春闺杂咏·梅 读张子房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艮字旁的字 括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糸字旁的字 无记名投票 竖结尾的成语 备尝艰难 曾岭 高字旁的字 属辞比事 养儿防老 离意 迷倦 犬字旁的字 崎嵚历落 肉字旁的字 前跸 流芳千古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