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58: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58:35
荫幄晴云拂晓开,
传呼仙仗九天来。
披香殿上留朱辇,
太液池边送玉杯。
宿蕊暖含风浩荡,
戏鳞清映日徘徊。
宸章独与春争丽,
恩许赓歌岂易陪。
在清晨时分,阳光透过阴凉的帐篷,唤醒了万物;我传唤天上的神仙,乘坐着华丽的车驾而来。在披香的殿堂里,朱色的车辇依然停留;在太液池边,乐队为我送上美酒。温暖的花蕊在风中摇曳,嬉戏的鱼儿在阳光下游弋。我的诗篇与春天争奇斗艳,得到恩宠的歌声岂能轻易陪伴?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是“变法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气魄,也有细腻柔和的情感,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社会的关注。
此诗作于王安石的晚年,正值他在政治上遭遇挫折之时。诗中通过对春日赏花和钓鱼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挣扎,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借景抒情,寄情于山水之间。
王安石的《和御制赏花钓鱼二首》通过清新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与美好。诗开头描绘了晨曦中的景象,表现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神仙的降临,暗示着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进一步增强了作品的诗意和神秘感。
在诗的中段,王安石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宿蕊”、“戏鳞”等,体现了春天的温暖与活力,诗人在此处既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则回归到诗人自身,表达了他在春光明媚中渴望与众不同的心情,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既有画面感又富有情感,反映了王安石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美的追求。诗中展现的春日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交相辉映,使得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整首诗歌以春天的美景为背景,表达了王安石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以及在政治困扰中的内心挣扎。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我价值的反思。
本诗的作者是谁?
"荫幄晴云拂晓开"中的“拂晓”指的是哪个时间?
本诗中提到的“太液池”是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