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20:25
原文展示:
和四兄
晁冲之 〔宋代〕
掩卷忽不乐,扪心空浩叹。
家声畏沦坠,世态属艰难。
月倒迎门屣,风弹挂壁冠。
萧然对孤竹,一笑共衰残。
白话文翻译:
合上书卷突然感到不快,抚心自问只能空自长叹。
家族的名声害怕沦落,世道的艰难让人忧虑。
月光斜照迎接我的脚步,风吹动挂在墙上的帽子。
独自面对孤竹,相视一笑,共同感受岁月的衰残。
注释:
- 掩卷:合上书卷。
- 扪心:抚心自问。
- 浩叹:长叹。
- 家声:家族的名声。
- 沦坠:沦落,衰败。
- 世态:社会状况。
- 属:属于,关联。
- 屣:鞋子。
- 挂壁冠:挂在墙上的帽子。
- 萧然:孤独的样子。
- 孤竹:孤独的竹子,比喻孤独。
- 衰残:衰败残破,指岁月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冲之,字叔用,宋代诗人,其诗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此诗可能是在感叹家族的衰落和个人在艰难世道中的孤独与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晁冲之感受到家族名声的衰落和社会环境的艰难时所作,表达了他对现状的忧虑和对孤独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掩卷忽不乐,扪心空浩叹”开篇,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无奈。诗中的“家声畏沦坠,世态属艰难”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家族名声衰落的担忧和对社会环境的深刻认识。后两句“月倒迎门屣,风弹挂壁冠”以景寓情,通过月光和风声的描绘,增强了诗中的孤独和凄凉氛围。结尾的“萧然对孤竹,一笑共衰残”则以孤竹自喻,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的接受和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一笑。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掩卷忽不乐,扪心空浩叹”:诗人合上书卷,突然感到不快,抚心自问,只能空自长叹,表达了内心的忧郁和无奈。
- “家声畏沦坠,世态属艰难”:诗人担心家族的名声会沦落,同时也认识到社会的艰难,这两句揭示了诗人的忧虑和对社会环境的深刻认识。
- “月倒迎门屣,风弹挂壁冠”:通过月光和风声的描绘,增强了诗中的孤独和凄凉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孤独的生活状态。
- “萧然对孤竹,一笑共衰残”:以孤竹自喻,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的接受和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一笑,情感深沉。
修辞手法:
- 拟人:“月倒迎门屣,风弹挂壁冠”中的“倒”和“弹”赋予了月和风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掩卷忽不乐,扪心空浩叹”和“家声畏沦坠,世态属艰难”,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家族名声衰落的担忧,对社会环境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孤独生活的接受和对岁月流逝的无奈。
意象分析:
- 月:象征孤独和凄凉。
- 风:象征无常和变迁。
- 孤竹:象征孤独和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掩卷忽不乐”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忧郁 C. 平静 D. 愤怒
- “家声畏沦坠”中的“家声”指的是什么?
A. 家庭的声音 B. 家族的名声 C. 家庭的生活 D. 家族的财富
- “萧然对孤竹”中的“孤竹”象征什么?
A. 孤独 B. 坚韧 C. 美丽 D. 坚强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政治生涯的反思。
诗词对比:
- 晁冲之的《和四兄》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都表达了诗人对家族和社会的忧虑,但晁冲之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孤独和无奈,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体现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晁冲之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对理解晁冲之的诗作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