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济叔兄书斋言志 其三

《和济叔兄书斋言志 其三》

时间: 2025-05-01 05:32:48

诗句

旅人汲汲赴前程,奔走川途不暂停。

踪迹无如今困蹇,才谋不似旧精灵。

雍容可羡云中雁,浩荡来随水面萍。

富贵功名皆外物,艰难险阻亦须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32:48

原文展示

旅人汲汲赴前程,
奔走川途不暂停。
踪迹无如今困蹇,
才谋不似旧精灵。
雍容可羡云中雁,
浩荡来随水面萍。
富贵功名皆外物,
艰难险阻亦须经。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旅人忙忙碌碌地奔赴前程,
在路上不停地奔走。
如今的行踪与以前的艰难困苦相比,
才智谋略也不再如往日那般灵活。
从容不迫的姿态令人羡慕,就像天上的大雁,
浩荡的气势仿佛随水面漂浮的浮萍。
财富和名声都是外在的事物,
艰难险阻也是必须经历的过程。

注释

字词注释:

  • 汲汲:形容急切忙碌的样子。
  • 川途:指山川河流的道路。
  • 困蹇:困境与窘迫。
  • 雍容:形容从容优雅。
  • 云中雁:比喻高远的志向或境界。
  • 浩荡:形容气势恢宏,气氛壮丽。
  • 水面萍:浮萍漂浮于水面,象征随波逐流的状态。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云中雁”和“水面萍”都可以视为象征,前者代表高洁的志向,后者则暗示随遇而安的态度。这种对比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彭汝砺,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他的作品多关注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变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个人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旅人的心态,表达了对人生志向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对富贵功名外在的认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旅人”这一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在追求理想与目标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与困惑。诗的开头通过“汲汲”和“奔走”两个动词,生动地传达出一种急迫感,揭示了现代人在追求前程时的焦虑与不安。

接下来的“踪迹无如今困蹇,才谋不似旧精灵”,则展现了诗人对自身状态的反思。过去的聪明才智似乎已不复存在,代之而来的是生活的重重困境。这种变化引发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雍容可羡云中雁”,诗人借用大雁的意象,表达了对从容自若生活状态的向往。雁在高空中自由飞翔,象征着一种理想的境界。而“浩荡来随水面萍”则让人思考随波逐流的生活方式,似乎在暗示人生的无常与变化。

最后两句“富贵功名皆外物,艰难险阻亦须经”,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强调了外在成功与名望的空虚,以及经历艰难困苦的重要性。诗人通过反思,传达出一种对内心追求的坚持与对外在名利的淡然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旅人汲汲赴前程:表达了旅人的忙碌与追求。
  • 奔走川途不暂停:强调了旅人的拼搏与不屈。
  • 踪迹无如今困蹇:反思现状,与往昔的困苦比较。
  • 才谋不似旧精灵:感叹自己的才华不再如昔日那般聪慧。
  • 雍容可羡云中雁:向往那种从容的生活状态。
  • 浩荡来随水面萍:隐喻人生的随遇而安。
  • 富贵功名皆外物:指出财富与名声的虚幻。
  • 艰难险阻亦须经:强调经历困苦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雍容可羡云中雁”,将理想与高洁的生活状态进行比喻。
  • 对仗:如“富贵功名皆外物,艰难险阻亦须经”,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人生的追求与经历。诗人通过对旅人生活状态的描绘,反思财富与名利的虚幻,强调艰难险阻是人生路上的必经之路,倡导对内心追求的坚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旅人:象征追求理想的人。
  • :象征自由与高洁的志向。
  • :象征随波逐流的生活状态。
  • 富贵功名:象征外在的物质追求。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中的哲理与情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汲汲”一词的意思是什么?
    A. 急忙忙碌
    B. 从容不迫
    C. 悠闲自在
    D. 疲惫不堪

  2. 诗中提到的“云中雁”象征什么?
    A. 财富
    B. 志向与高洁
    C. 生命
    D. 竞争

  3. 诗中“艰难险阻亦须经”强调了什么?
    A. 生活的轻松
    B. 追求名利的重要性
    C. 经历困苦是人生必经之路
    D. 忘却过去的痛苦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反映了人生的艰难与追求。
  • 李白《将进酒》:表现了对生活热情的追求与对世俗的超脱。

诗词对比:

  • 彭汝砺《和济叔兄书斋言志 其三》王之涣《登鹳雀楼》: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与追求的思考,前者更侧重于内心的挣扎与反思,后者则强调了壮丽的景色与豪情。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不同的诗人在面对人生的感悟时,表现出的态度和情感有很大的差异,但共同的追求与思考则是永恒的主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名篇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侄溥偶成 三次前韵二首 游北 四月五日后圃酴醾芍药侍郎三花盛开醉中成三咏 其一 寿马裕斋观文 先兄至能远忌丙寅十一月十七日行都谢氏家寓 次韵前人讯余遭蹶之苦 祝英台近 其三 寿声仲 次韵戴帅初觅茶子二首 次韵前人道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比岁不登 殴杖 兀字旁的字 幵零 大义灭亲 大字旁的字 物殷俗阜 乱首垢面 王字旁的字 七雝 枯鱼衔索 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懈忒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卤字旁的字 密密匝匝 血字旁的字 包含搒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