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07: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07:39
高标突兀撑霄碧,西俯昆仑东碣石。
电光过眼阅大千,咫尺换尽长安陌。
无风铃铎乍传声,半夜萧萧龙象行。
盘空孤鹤栖复惊,下瞰蚁垤日纵横。
寺中老僧去还来,佛灯寂寂照青苔。
这座高耸入云的塔,直插碧空,向西眺望昆仑山,向东俯视碣石山。
闪电般的瞬间,我看尽了大千世界,转眼间就能换掉长安的街道。
没有风的时候,铃铎发出突如其来的声音,半夜里,龙象在寂静中走过。
空中盘旋的孤鹤栖息后又被惊动,俯瞰着地面上如蚁窝般纵横的日光。
寺中的老僧时来时去,佛灯静静地照耀着青苔。
作者介绍:刘正宗是清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多变,常表达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天宁寺浮图,描绘了高耸的塔楼与周围壮丽自然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宇宙和人生的感悟,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
《和天宁寺浮图歌》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勾勒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开篇即以“高标突兀撑霄碧”描绘出浮图的雄伟,再通过“西俯昆仑东碣石”的地理定位,展示了其高耸入云的壮丽。诗中巧妙地运用“电光过眼阅大千”,以瞬间的电光作为时间的象征,寓意着人生的短暂与瞬息万变。
接下来的描写,无风时铃铎乍传声,渲染出一种幽静的氛围,而“半夜萧萧龙象行”则引入了佛教意象,增强了神秘感。诗人在此处通过对比,表现出人世的喧嚣与寺庙的宁静。
最后两句“寺中老僧去还来,佛灯寂寂照青苔”将整首诗的情感升华,老僧的出现象征着对生命的思考与回归,佛灯的光辉则照亮了内心的宁静。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与生命的深刻理解,并蕴含深厚的佛教思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浮图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反映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常,同时也传达了对宁静与内心平和的向往。
诗词测试:
《和天宁寺浮图歌》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昆仑”是指什么?
诗中“无风铃铎乍传声”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和天宁寺浮图歌》与李白的《庐山谣》都是描绘自然景色的作品,前者侧重于佛教文化与人生哲理,后者则更加注重自然的壮丽与个人情感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