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56: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6:30
镇恶才明举,英雄想冠时。
推锋平内侮,直指定西陲。
向使鸿动就,宁忧霸业衰。
如何丧文召,遗烈漫伤咨。
这首诗表达了对英雄人物与历史的反思。诗人认为,若能够识别并提拔有才干之人,必能在英雄辈出的时代中脱颖而出。推翻内部的侮辱,直指西方的敌人。如果鸿鹄之志得以实现,又何必担心霸业的衰亡?然而,文召的失落却使人感到惋惜,留下的只是无尽的伤感与思考。
夏竦(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其诗才和对社会时事的关心而著称。夏竦的诗歌风格多样,常常结合历史背景与个人见解,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此诗作于宋朝时期,当时国家面临诸多内外挑战,诗人通过与“宋书”的对读,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与对英雄人物的渴望。
这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有力,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思考。开头的“镇恶才明举”直接表明了诗人的立场,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诗中提到的“推锋平内侮”,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关注,也传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待。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以“鸿动”象征着理想与抱负,表达了对国家荣辱与个人命运的思考。最后两句提及“丧文召”,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无情与对人才能失的深深惋惜。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情感层次分明,既有对国家的忧虑,也有对未来的希望,展现了诗人兼具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复杂心态。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才与国家命运的深刻关注,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包含了对未来的期望,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诗中提到的“镇恶”主要指什么?
A. 镇压恶行
B. 镇守边疆
C. 镇静心情
“鸿动”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战争
B. 远大的理想
C. 国家衰亡
诗人对“丧文召”的感叹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惋惜
C. 无所谓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夏竦的《奉和御製读宋书》更侧重于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待,而李白则强调个人豪情与对人生的积极态度。两者在情感表达与主题上各有千秋,展现出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