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0:30: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0:30:30
安石陵霞致,洁言振玉音。
鸿动济世久,厚德感人深。
朱组虽然袭,虚舟岂易沉。
东山高志在,萧洒谢尘襟。
这首诗描绘了安石(指苏轼)在陵墓之上霞光照耀的美景,他的高洁言辞如同玉石般清晰响亮。鸿雁在空中飞翔,已经在这片土地上为世人奉献了很久,厚重的德行让人深受感动。尽管朱组的姿态略显优雅,然而虚幻的舟船又怎么可能轻易沉没?东山上的高远志向依然在心中,洒脱地摆脱了世俗的尘埃。
夏竦(生卒年不详)是宋代的诗人,曾任官职,以其清丽的诗风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他的诗作往往关注社会现实,表现出对道德和人伦的思考。
《奉和御製读晋书》是夏竦在阅读《晋书》后所作,这首诗意在表达对历史与人德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借此抒发自己对理想和抱负的向往。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于历史人物及其品德的崇敬与思考,尤其是对苏轼的赞美。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安石陵的壮丽景象,象征着高洁的理想与志向。诗的开头“安石陵霞致”,引人进入一种旷远的境界,接着“洁言振玉音”,则进一步强调了言辞的清晰与高贵。
“鸿动济世久”一句,表达了鸿雁在空中飞翔的悠远,象征着自古以来志士仁人的奉献精神;而“厚德感人深”则强调了道德的力量,深深打动人心。接下来的“朱组虽然袭,虚舟岂易沉”句,展现了一种超然的态度,虽然外表的美丽与荣华容易吸引目光,但真正的内涵和价值是难以丧失的。
最后两句“东山高志在,萧洒谢尘襟”,不仅是对自身理想的寄托,也表达出一种对世俗纷扰的超脱,表现了诗人追求高洁志向的决心。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与道德的追求,强调内在价值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体现了一种超然的气质与人生态度。
“安石陵霞致”中的“安石”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李白
B. 苏轼
C. 陶渊明
答案:B
“厚德感人深”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赞美
B. 愤怒
C. 悲伤
答案:A
“虚舟岂易沉”中的“虚舟”象征着什么?
A. 真实的事物
B. 表面的繁华
C. 自然的景物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