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北归漫兴 其二

《北归漫兴 其二》

时间: 2025-05-06 19:11:50

诗句

文章得失古难言,被褐怀珠孰共论。

溟海风涛终偃息,榆枋毛羽自飞翻。

青春漠漠醒如醉,积雨阴阴画易昏。

十丈尘中京辇路,骑驴还欲傍谁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11:50

原文展示:

北归漫兴 其二
作者: 李予望 〔清代〕

文章得失古难言,被褐怀珠孰共论。
溟海风涛终偃息,榆枋毛羽自飞翻。
青春漠漠醒如醉,积雨阴阴画易昏。
十丈尘中京辇路,骑驴还欲傍谁门。

白话文翻译:

这篇文章的得失在古代是难以言说的,穿着粗布衣服的我,心中却藏着明珠,谁能与我共同讨论呢?
深海的风浪终究会平息,榆树与松树的毛羽在空中随意飞舞。
青春的时光模糊而醒来,像是醉酒一般,积雨的天气阴沉沉的,画面也变得昏暗。
在茫茫的尘土中,京城的车马道路,我骑着驴子还想靠近谁的门呢?

注释:

  • 得失:指文章的成功与失败。
  • 被褐怀珠:形容作者身处卑微的状态,但内心却有珍贵的才华或思想。
  • 溟海:深海,暗指人生的波折与复杂。
  • 榆枋:榆树与松树,象征自然与生命的自由。
  • 青春漠漠:青春的时光模糊不清。
  • 十丈尘中:形容京城繁忙而尘土飞扬的景象。
  • 骑驴:比喻一种卑微的出行方式,暗含无奈与自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予望是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清代,诗人游历归家途中,面对人生的得失、青春的流逝,感慨万千,借景抒情,表达对未来的迷茫与对过往的反思。

诗歌鉴赏:

《北归漫兴 其二》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李予望以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人生的起伏与青春的流逝。诗的开头,作者以“文章得失古难言”引入,表明自己对文学成就的思考,暗含对才华与地位不符的无奈情绪。接着,通过“被褐怀珠”的比喻,表达了自我价值的隐匿与内心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真知与友谊的渴求。

在描绘自然景象时,诗人运用了“溟海风涛终偃息”的意象,象征着生命中的波折最终会平息,而“榆枋毛羽自飞翻”则恰到好处地描绘了生命的自由与不羁。接下来的“青春漠漠醒如醉”,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青春的无常,仿佛在提醒我们珍惜当下。

最后,诗人以“十丈尘中京辇路,骑驴还欲傍谁门”结束,展现了对未来的迷惘与无奈,既有自嘲之意,也有对理想生活的期盼。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既有对自我价值的深思,也有对人生产生的无奈与迷茫,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文章得失古难言:古往今来,文学的得失很难用言语来表述,暗示作者对自身成就的困惑。
  • 被褐怀珠孰共论:虽然自己身处卑微,但内心却拥有珍贵的思想,渴望有人可以共同探讨。
  • 溟海风涛终偃息:人生中的波折终会平息,象征着经历过风浪后会迎来平静。
  • 榆枋毛羽自飞翻:自然界的自由状态,象征着生命的轻松与不羁。
  • 青春漠漠醒如醉:青春的流逝让人感到迷茫,像是醉酒般的不真实。
  • 积雨阴阴画易昏:阴雨天气带来的沉闷,暗示心情的低落与困惑。
  • 十丈尘中京辇路:描绘京城繁忙的景象,反映社会的喧嚣与繁杂。
  • 骑驴还欲傍谁门:表达对未来的迷惘与无奈,骑驴的形象隐喻一种卑微的出行方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被褐怀珠”比喻自我价值的隐蔽。
  • 拟人:如“青春漠漠醒如醉”,赋予青春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十丈尘中京辇路,骑驴还欲傍谁门”,形成整齐的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人生的得失与青春的流逝,表达对自我价值的反思与对未来的迷茫。诗人通过对自然与社会的描绘,展示了内心的渴望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传达出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文章:象征文学成就与个人价值。
  • 被褐:象征卑微与低调。
  • :象征珍贵的思想与才华。
  • 溟海:象征人生的波折与复杂。
  • 青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尘中:象征繁华与喧嚣的社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被褐怀珠”是什么意思? A. 穿着华丽的衣服
    B. 身处卑微却内藏才华
    C. 生活安逸无忧
    D. 追求物质享受

  2. 诗中提到的“溟海风涛终偃息”主要表达了什么? A. 风浪永远存在
    B. 人生的波折终会平息
    C. 对自然的恐惧
    D. 追求安逸生活

  3. “骑驴还欲傍谁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自信满满
    B. 态度轻松
    C. 迷茫与无奈
    D.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1-B;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1. 李白《将进酒》:两者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白更加豪放,李予望则更为细腻。
  2.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对家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但杜甫更具沉郁之气。

粗略解读:

李予望与李白、杜甫的作品在风格上有显著差异,李白更偏向于豪放与壮丽,而杜甫则情感深沉,李予望则兼具细腻与哲理,展现了诗人在不同社会背景下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诗词精华》
  • 《李予望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访潇岸黄仲立 访奭公宿和其韵 访可公宿 杜甫坟 低飞雀 登祝融峰 登歙山寺 登宿觉庵 登东宝山僧舍 道书记房老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树德务滋 刀字旁的字 扫穴犁庭 广字头的字 弃之可惜 衣字旁的字 包含痕的词语有哪些 邑字旁的字 昭威耀武 片月 枕戈击楫 金鸡独立 气粗胆壮 龜字旁的字 生涩涩 归师勿掩,穷寇勿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