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7:17: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7:17:04
题灵岩寺(寺即吴馆娃宫,鸣屟廊砚池采香径遗迹在焉)
作者:白居易 〔唐代〕
娃宫屟廊寻已倾,
砚池香径又欲平。
二三月时何草绿,
几百年来空月明。
使君虽老颇多思,
携觞领妓处处行。
今愁古恨入丝竹,
一曲凉州无限情。
直自当时到今日,
中间歌吹更无声。
娃宫的走廊已经倾斜,
砚池和香径也快要平整了。
二三月的时节,草木为何依旧绿意盎然,
几百年来月光依旧明亮。
使君虽然年老,却仍然忧思重重,
常常携酒与妓女游玩四方。
如今的忧愁与古时的怨恨交织在一起,
一曲《凉州词》蕴含无限情感。
自当年到如今,
中间的歌声与乐器再无声响。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语言和深厚的社会关怀著称,代表作有《赋得古原草送别》、《琵琶行》等。他的诗歌常常涉及社会、政治以及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题灵岩寺》创作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灵岩寺是一个曾经繁华的地方,如今却只剩下破败的痕迹,诗人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五言绝句的结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诗中通过描绘灵岩寺的景象,将过去的繁华与现在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开头两句“娃宫屟廊寻已倾,砚池香径又欲平”,展现了昔日辉煌的景象已不复存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诗人对自然的描写如“二三月时何草绿”也反映了他对生命的思考,草木的生机与人事的凋零形成对照。
在情感上,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尤其在“使君虽老颇多思,携觞领妓处处行”中,体现出人到晚年仍难以摆脱的世俗乐趣,以及对美好往昔的追忆。最后的“今愁古恨入丝竹,一曲凉州无限情”则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结合,展现出一种深邃的情感共鸣。
整首诗透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传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具有深刻的社会和历史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灵岩寺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诗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感,展现了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娃宫屟廊寻已倾”中的“屟廊”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凉州”主要代表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