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0:26: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0:26:21
洛中偶作(自此后在东都作)
五年职翰林,四年莅浔阳。
一年巴郡守,半年南宫郎。
二年直纶阁,三年刺史堂。
凡此十五载,有诗千馀章。
境兴周万象,土风备四方。
独无洛中作,能不心悢悢。
今为青宫长,始来游此乡。
裴回伊涧上,睥睨嵩少傍。
遇物辄一咏,一咏倾一觞。
笔下成释憾,卷中同补亡。
往往顾自哂,眼昏须鬓苍。
不知老将至,犹自放诗狂。
我在翰林任职五年,在浔阳任职四年;
在巴郡担任县守一年,在南宫做郎官半年;
在直纶阁任职两年,在刺史堂工作三年;
这样算来,我已经工作了十五年,写下了千余首诗篇。
我所处的环境使我领略了万象,四方的风土人情各具特色;
但独独在洛阳却没有写过诗,怎能不心中感到惆怅?
如今我成为青宫的长官,开始游览这片乡土;
在伊涧之上徘徊,俯瞰嵩山与少华山。
每当遇到事物我便吟咏一首,饮酒时便为其倾一觞。
笔下的诗句帮助我释怀,卷中的诗篇弥补了遗憾;
常常回头自笑,眼神模糊鬓发苍苍;
不知老年即将来临,依然沉浸在诗的狂热中。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其诗以平易近人、情感真挚著称,代表作有《琵琶行》、《长恨歌》等。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白居易担任洛阳官职期间,表达了他对过去职务的回忆与对洛阳创作的渴望,反映了他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洛中偶作》是一首具有自我反思和哲理性质的诗。在这首诗中,白居易以自传式的手法,回顾了自己十五年来的宦海生涯,细数了所担任的官职与创作的诗篇。诗中所描绘的环境和经历,展示了作者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对各地风土人情的观察。在这些经历中,虽然他写下了千余首诗,但却感到在洛阳没有留下诗作,心中难免感到惆怅。
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列举经历来展现白居易的从政轨迹,给人一种时间流逝的感觉。后半部分则转向对当前生活的反思,表达了他对创作的热爱与对老去的无奈。他在游览洛阳时感受到的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气,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形成了对诗歌的狂热追求。整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的诗人身份,也折射出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表现了对诗歌的热爱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逐句解析:
五年职翰林,四年莅浔阳。
一年巴郡守,半年南宫郎。
二年直纶阁,三年刺史堂。
凡此十五载,有诗千馀章。
境兴周万象,土风备四方。
独无洛中作,能不心悢悢。
今为青宫长,始来游此乡。
裴回伊涧上,睥睨嵩少傍。
遇物辄一咏,一咏倾一觞。
笔下成释憾,卷中同补亡。
往往顾自哂,眼昏须鬓苍。
不知老将至,犹自放诗狂。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追忆与对创作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无奈,展现了他在官场与诗歌之间的挣扎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白居易在诗中担任了哪几个官职?
诗中提到的“眼昏须鬓苍”意味着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