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三游洞

《三游洞》

时间: 2025-04-27 00:44:57

诗句

洞前危迳不容足,洞中明旷坐百人。

苍崖硉兀起成柱,乱石散列如惊麇。

清溪百丈下无路,水满沙土如鱼鳞。

夜深明月出山顶,下照洞口才及唇。

沉沉深黑若大屋,野老构火青如磷。

平明欲出迷上下,洞气飘乱为横云。

深山大泽亦有是,野鸟鸣噪孤熊蹲。

三人一去无复见,至今冠盖长满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44:57

原文展示

三游洞
作者:苏辙 〔宋代〕

洞前危迳不容足,
洞中明旷坐百人。
苍崖硉兀起成柱,
乱石散列如惊麇。
清溪百丈下无路,
水满沙土如鱼鳞。
夜深明月出山顶,
下照洞口才及唇。
沉沉深黑若大屋,
野老构火青如磷。
平明欲出迷上下,
洞气飘乱为横云。
深山大泽亦有是,
野鸟鸣噪孤熊蹲。
三人一去无复见,
至今冠盖长满门。


白话文翻译

在洞前崎岖的山路上无法行走,洞中宽敞明亮可容下百人。苍翠的山崖高耸如柱,乱石散落像惊慌的鹿。清澈的溪水百丈深处没有路,水面满布沙土如鱼鳞般闪烁。夜深时明月升起山顶,光辉洒下洞口刚到唇边。洞内昏暗得像个大屋,野老在火旁坐着火光青如磷。若是黎明欲出,迷失在上下之间,洞中的气息飘荡如横云。深山大泽中也有这样的情景,野鸟鸣叫孤独的熊蹲伏。三人一去再也看不见,至今门前的冠盖已是满门。


注释

字词注释:

  • 危迳:狭隘而危险的小路。
  • 明旷:明亮而开阔。
  • 硉兀:指高耸的岩石,形状似柱。
  • 惊麇:形容惊慌失措的鹿。
  • 百丈:形容溪水的深度。
  • 如鱼鳞:比喻水满沙土表面闪闪发光。
  • 沉沉:形容黑暗而沉重。
  • 青如磷:比喻火光发青,像磷光一样。

典故解析:

  • 三游洞:可能指的是一个真实存在的洞穴,强调其深邃与神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涧溪,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是苏洵的儿子,苏轼的弟弟,和兄长一起被称为“苏门三学士”。苏辙以诗词、散文和政论著称,提倡“文以载道”的思想。

创作背景: 《三游洞》创作于苏辙游览洞穴时,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人事无常的感慨。诗中描绘的洞穴场景深刻反映了作者对于世事变迁的思考。


诗歌鉴赏

《三游洞》是苏辙的一首描写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的诗作。全诗以洞穴为中心,运用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深山幽谷的奇异景观。开头两句“洞前危迳不容足,洞中明旷坐百人”,给人一种对比的感觉,前者狭窄危险,后者则开阔明亮,暗示了人们在自然中寻求归属的渴望。

接下来的描写如“苍崖硉兀起成柱,乱石散列如惊麇”,展现了自然的雄伟与神秘,山崖和石头仿佛是自然的守护者,给人一种庄严的感觉。“清溪百丈下无路,水满沙土如鱼鳞”则描绘出溪水的深邃与复杂,象征着人生的道路曲折而难以预测。

在夜晚明月照耀下,洞口的景象显得格外神秘,沉沉的黑暗仿佛包围着一切。最后两句“深山大泽亦有是,野鸟鸣噪孤熊蹲”,不仅描绘了自然生态的和谐,也隐喻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也通过对比与象征,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对自然的敬畏,深具哲理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洞前危迳不容足:描述洞前的路小而险,暗含旅行的风险。
  2. 洞中明旷坐百人:洞内明亮而宽敞,可以容纳众人,体现一种宁静的聚会场景。
  3. 苍崖硉兀起成柱:描写山崖的高耸,形象生动,给人以力量感。
  4. 乱石散列如惊麇:比喻石头如同惊慌失措的鹿,突显自然的无序与生动。
  5. 清溪百丈下无路:溪水深而无路,象征人生的困境。
  6. 水满沙土如鱼鳞: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水与沙的交融之美。
  7. 夜深明月出山顶:描绘夜晚的景象,象征着希望的光明。
  8. 下照洞口才及唇:月光照亮洞口,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9. 沉沉深黑若大屋:形容洞内的黑暗,仿佛一个大屋子,增加了神秘感。
  10. 野老构火青如磷:野老的火光如磷光,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11. 平明欲出迷上下:晨光乍现,造成了上下迷失的错觉。
  12. 洞气飘乱为横云:洞内气息飘动,像横云般变幻,体现自然的动态。
  13. 深山大泽亦有是:深山与大泽中也有类似的景象,暗示自然的普遍性。
  14. 野鸟鸣噪孤熊蹲:描绘生灵在大自然中的孤独与活力。
  15. 三人一去无复见:暗示人事无常,三人离去后再无音信。
  16. 至今冠盖长满门:时间流逝,门前的冠盖象征着无常的变化。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满沙土如鱼鳞”,通过比喻增强形象感。
  • 对仗:如“沉沉深黑若大屋,野老构火青如磷”,对仗工整,富有节奏感。
  • 拟人:如“惊麇”,赋予自然以情感,使景象更生动。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三游洞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出人对于自然与人生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洞穴:象征着未知与神秘。
  • 明月:象征着希望与光明。
  • 溪水:象征着人生的流动与变化。
  • 野老:象征着自然的原始与宁静。
  • 野鸟与孤熊:代表自然界的生命与孤独。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洞穴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隐秘与探寻,明月代表着理想与追求,溪水则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通过这些意象,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敬仰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三游洞》的作者是? A. 苏轼
    B. 苏辙
    C. 李白
    D. 杜甫

  2. “洞前危迳不容足”中的“危迳”指的是? A. 宽阔的小路
    B. 狭隘而危险的小路
    C. 美丽的花园
    D. 安全的道路

  3. 诗中“沉沉深黑若大屋”主要是描述什么? A. 洞内的光亮
    B. 洞内的黑暗
    C. 洞外的风景
    D. 洞口的月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苏辙《三游洞》王维《山居秋暝》:两首诗均描绘了自然景观,但苏辙更强调洞穴的神秘与人生的无常,而王维则突出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美。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
  2.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3. 《唐宋诗词选》
  4. 《苏辙研究》

通过以上的学习指导,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三游洞》的情感与意境,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蝶恋花 蝶恋花 蝶恋花 闻声 蝶恋花 和韵 蝶恋花 病起重入渝州市作 蝶恋花 其一 道上逢绵蛮 蝶恋花 其二 蝶恋花 赠李公敏 蝶恋花 其三 丁巳春词 蝶恋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耳字旁的字 斗粟尺布 耍手艺 豆字旁的字 以尽吾齿 爻字旁的字 陶暑 乘隙而入 賝贡 乛字旁的字 三兽渡河 秽莽 隐鳞戢羽 尢字旁的字 矜奢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