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8: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8:35
江边野花不须采,
梁头野燕不用亲。
西施本是越溪女,
承恩不荐越溪人。
在江边的野花不必去采摘,
梁头的野燕也无需去亲近。
西施本是越溪的女子,
她得到的恩惠并不包括越溪的人。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西施是历史上有名的美女,因其美貌和悲剧命运而广为流传。她的故事与越国的历史紧密相连,代表了美与牺牲的主题。诗中提到她的出身,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的复杂性。
作者介绍
曹邺是唐代的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他的作品常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富有哲理和情感。其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写于曹邺游历江边时,受到自然景色的触动,以及对历史人物西施的思考,表达了一种对人与人之间恩情的反思。
《徒相逢》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蕴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诗的开头通过对江边野花和梁头野燕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的欣赏与淡泊。诗人不去采摘花朵,也不去亲近燕子,似乎在表达一种对世俗繁华的超然与拒绝。他强调的是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引入了西施这一历史人物,赋予了诗更深的文化内涵。西施的美丽与悲剧使人思索美的背后是否伴随着牺牲与痛苦。诗人提到“承恩不荐越溪人”,意在说明西施之美并不完全是她的功劳,背后还有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她虽然美丽,却未必能改变自己或他人的命运。
整首诗在简约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哲理,让读者不禁反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思索,强调了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及其与自然和历史的关系,倡导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西施”是哪个国家的人?
A. 越国
B. 齐国
C. 秦国
D. 汉国
诗句“江边野花不须采”表达了什么态度?
A. 对物质的追求
B. 对自然的欣赏
C. 对人际关系的困惑
D. 对历史的怀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曹邺与李白的诗风不同,曹邺更多地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李白则在自然中表现出更强烈的个性与情感。两者都在各自的作品中展现了对美的追求,但在表现手法上有所差异。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