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31: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31:38
前汤庵
王立道
僻地多逢寺,秋花满石坛。
僧閒缝衲坐,客到出门看。
失姓离群久,躬耕乞食难。
清言殊未厌,车马去长安。
在偏僻的地方常常会遇到寺庙,秋天的花朵盛开在石坛上。和尚悠闲地坐在那儿缝制僧衣,客人来的时候,他便出门来迎接。自己失去姓氏,离群索居已经很久,躬耕乞食的生活实在艰难。虽然我对清淡的言语并不厌倦,但车马依然朝着长安驶去。
王立道,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反思,风格清新自然。
这首诗作于明代,可能是在作者隐居时所作,反映了他对寺庙生活的感触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思考。诗中表现出一种对清淡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纷扰尘世的淡泊态度。
《前汤庵》一诗清新自然,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华世界的厌倦。诗的开头以“僻地多逢寺”引入,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寺庙环境,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感。接着,秋花的意象带来了生机与美感,暗示出一种即使在偏远之地也能找到的生活乐趣。
“僧閒缝衲坐,客到出门看”句中,和尚的闲适生活与客人的到来形成了鲜明对比,凸显了寺庙生活的安逸。然而,随后的“失姓离群久,躬耕乞食难”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困境,失去身份的无奈与对于生存的艰辛感受。尽管如此,“清言殊未厌”一句道出了他对简单生活的渴望与追求,虽然现实的车马仍在向繁华的长安驶去,诗人的心中却已向往那份清净与悠然。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意象的运用,生动地呈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思考与渴望,表达了对尘世繁华的淡泊与无奈,富有哲理与情感。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繁华的淡泊,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追求。诗人在面对尘世纷扰时,选择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诗中提到的“车马”代表什么?
A. 贫穷
B. 繁华与世俗
C. 自然
答案:B
“躬耕乞食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状态?
A. 富裕
B. 难以为继
C. 悠闲
答案:B
诗中“清言殊未厌”反映了诗人的什么态度?
A. 对繁华的向往
B. 对清淡生活的追求
C. 对世俗的厌恶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