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登莲峰

《登莲峰》

时间: 2025-05-06 18:12:31

诗句

振衣舒啸淩崔嵬,紫翠簇簇临风开。

芙蓉千丈海中出,文笔一枝天外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12:31

原文展示:

登莲峰
振衣舒啸淩崔嵬,
紫翠簇簇临风开。
芙蓉千丈海中出,
文笔一枝天外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登上莲峰时的豪情和壮丽景色。诗人披着衣服,轻声啸叫,站在高耸的山峰上,紫色和绿色的花朵在风中盛开。海中的芙蓉花高高地绽放,宛如千丈的身姿,而那一枝文笔则仿佛从天外飘来,描绘着美好的景象。

注释:

字词注释:

  • 振衣:拂动衣服,形容清风拂面。
  • 舒啸:放声长啸,表示豪情壮志。
  • 崔嵬:高耸的样子,此处形容山峰的高大。
  • 紫翠簇簇:形容植物的色彩鲜艳,层叠繁茂。
  • 芙蓉:指荷花,象征美丽和纯洁。
  • 千丈:形容极高,深远的意思。
  • 文笔:诗人的才情,象征文化与艺术。

典故解析:
诗中“芙蓉千丈”可引申为对自然美的赞叹,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畿,明代著名诗人,生于浙江一带,因其才华横溢而享有盛名。黄畿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物,情感真挚,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登莲峰》创作于黄畿游历过程中,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了他对山水的热爱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登莲峰》以其清新自然的意象和豪情壮志的表达,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开篇“振衣舒啸淩崔嵬”,描绘出诗人面对高峰时的豪情,既有对环境的感受,又展现出一种从容自得的态度。接着,诗人用“紫翠簇簇临风开”来形容山花的盛开,展现出自然的生机与美丽,这种生动的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一片色彩斑斓的花海之中。

“芙蓉千丈海中出”则带来了一种超然的感觉,芙蓉花高高在上的姿态,象征着一种超越尘世的理想。同时“文笔一枝天外来”则将诗人的才华与自然的美景相融合,表达了诗人心中对于文化和艺术的追求与向往。整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振衣舒啸淩崔嵬:诗人站在高峰,衣袂飘扬,发出长啸,表现出一种豪迈的气概。
  • 紫翠簇簇临风开:描绘了山上繁茂的花卉,色彩鲜艳,仿佛在风中摇曳。
  • 芙蓉千丈海中出:芙蓉花象征纯洁与美丽,千丈的高度象征着诗人追求的理想与境界。
  • 文笔一枝天外来:象征着诗人的才华仿佛从天外降临,展现了对文学的渴望和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文笔”比作一枝花,表现诗人的才情如花般绚烂。
  • 对仗:诗句中的字词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理想的追求。通过对高山和花卉的描绘,诗人传达出一种向上、向善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莲峰:象征高洁和追求理想的境界。
  • 芙蓉:象征美丽和纯洁,代表自然的美。
  • 文笔:象征文化与艺术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振衣舒啸”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悲伤
    B. 豪情壮志
    C. 孤独
    D. 无聊

  2. “芙蓉千丈”中“千丈”用来形容什么?
    A. 芙蓉的数量
    B. 芙蓉的高度
    C. 芙蓉的颜色
    D. 芙蓉的香味

  3. 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山水
    B. 花鸟
    C. 诗歌
    D. 社会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望庐山瀑布》——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在《望庐山瀑布》中,李白同样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黄畿的《登莲峰》则更倾向于表现个人理想和对自然的向往,虽然主题相似,但风格和情感表达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黄畿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美:古诗词解析与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少年游 乙丑仲春题雁来红扇,一名老少年 少年游 拟屯田参差烟树灞陵桥原韵 少年游 少年游 少年游 少年游(早行) 少年游 本意 少年游·栏干十二独凭春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霜天晓角·乾坤未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养的词语有哪些 豸字旁的字 顾影弄姿 穴宝盖的字 包含闹的词语有哪些 臼字旁的字 包含庑的词语有哪些 僾僾 三门干部 落潮 一字旁的字 避迹违心 饬查 研精钩深 调嘴学舌 十二金钗 饫闻厌见 齊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