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8:00: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00:50
临江仙二首 其二
作者:刘永济 〔清代〕
满意故山林壑美,天教佚老吾庐。
醇风还记我生初。
鸡豚喧社叟,幡鼓乐灵媭。
一觉黄粱犹未熟,眼前百鬼千狐。
漫惊东野隘天衢。
有山焚介子,无地著潜夫。
我心里非常满足于故乡的山林之美,天意使我在这处安闲的老家中度过晚年。
那清醇的风儿依然记得我生初的模样。
鸡鸣和猪叫打破了村里的宁静,庙里的鼓声和乐声又让我想起昔日的欢快。
一觉醒来,梦里的黄粱还没有熟透,眼前却是一群鬼怪和狐狸。
我在东野的隐秘小道上,漫无目的地游荡,
有山火烧毁了我的田地,却没有地方可以安放我这个隐士。
刘永济,清代诗人,生于1730年,卒于1807年。他的诗风兼具清新和沉郁,常常在作品中表现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创作大多反映个人的情感和社会现实。
写作于晚年时期,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交织在一起,表现了他对安闲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这首诗以“故乡”为核心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家乡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简单生活的怀念。开篇便以“满意”表明了诗人内心的满足,借助“故山林壑美”描绘出故乡的优美景色,形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接着以“醇风还记我生初”引入对过往的回忆,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个人身份的认同。
“鸡豚喧社叟,幡鼓乐灵媭”则将乡村的喧闹与节日的氛围融入其中,营造出一种生动的乡村生活场景,令人感到亲切。后半部分的“一觉黄粱犹未熟”引入了梦的意象,给人以哲学思考,暗示着人生如梦,许多期望未必能如愿以偿。
整首诗在对比中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失落,尤其是“有山焚介子,无地著潜夫”一句,反映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矛盾。诗人在享受故乡美好景色的同时,也感叹人生的短暂与事物的无常,体现了深刻的人生哲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深厚眷恋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安闲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
A. 失落
B. 满意
C. 忧伤
“黄粱梦”象征的是:
A. 梦想的实现
B. 人生的短暂与虚幻
C. 乡村的生活
诗中提到的“鸡豚”主要指的是:
A. 动物
B. 生活场景
C. 节庆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