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临江仙·偶感五伦事戏笔

《临江仙·偶感五伦事戏笔》

时间: 2025-04-26 21:03:09

诗句

九世同居须百忍,而今谁会伦常。

蒲关爱妾殉痴张。

为臣全大义,黎庶亦偕亡。

今古完人多少,空余烟墨茫茫。

通财交友岂非良。

牛衣空对泣,富贵莫相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03:09

原文展示

临江仙·偶感五伦事戏笔
作者:俞平伯 〔近代〕

九世同居须百忍,而今谁会伦常。
蒲关爱妾殉痴张。
为臣全大义,黎庶亦偕亡。
今古完人多少,空余烟墨茫茫。
通财交友岂非良。
牛衣空对泣,富贵莫相忘。


白话文翻译

九代同居的人家需要百般忍耐,而如今又有谁懂得伦常之理?
蒲关(指蒲松龄)爱妾而殉情,实在是痴狂。
身为臣子的应全心全意为大义,百姓也应共同生死。
古今完人有多少,只留下烟墨朦胧的身影。
交朋友、通财,难道不是美好的事情吗?
在牛衣之下独自哭泣,富贵的时候不要相忘。


注释

  • 九世同居:指家族代代相传,世代同居,需以忍耐换取和谐。
  • 伦常:指人伦伦理、道德规范。
  • 蒲关:指蒲松龄,因其作品《聊斋志异》而著名,常有痴情之事。
  • 全大义:指忠于国家,追求更高的道德标准。
  • 黎庶:指百姓。
  • 完人:指道德高尚、品行完美的人。
  • 烟墨茫茫:形容古人的事迹模糊不清,难以追溯。
  • 牛衣空对泣:牛衣是指贫民的居所,这里指贫困时的孤独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平伯(1899-1990),原名俞树华,字平伯,江苏人。近现代著名的作家、诗人、学者,因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研究而闻名。他的诗风向传统靠拢,常以深刻的社会观察和人生感悟为题材。

创作背景

《临江仙·偶感五伦事戏笔》创作于社会动荡与伦理困惑的时代,诗人借古人之事反省当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人伦道德的思考和对生活境遇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偶感五伦事戏笔》通过对古今人伦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伦理的深刻理解。在首联中,诗人提到“九世同居须百忍”,写出家族之间的复杂关系与忍耐,暗示了人际关系的脆弱和艰难。接下来的“而今谁会伦常”,则引发了对现代人道德观念的质疑,感叹当今社会对伦理的淡漠。

中间几句提及蒲关(蒲松龄)对爱妾的痴情,表达了对忠诚与牺牲的思考,继而引出对臣子与百姓关系的沉痛反思,强调了大义和共同命运的重要性。这种情感的转折,增强了诗的深度,体现了诗人对社会责任感的重视。

最后的“牛衣空对泣,富贵莫相忘”,以质朴的意象收尾,描绘了在贫苦与富贵之间的情感纽带,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别忘了人情的温暖。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情感上层次分明,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九世同居须百忍:强调家庭之间的忍耐是维持和谐的基础。
  • 而今谁会伦常:对现代人道德观念的质疑。
  • 蒲关爱妾殉痴张:提及古人痴情的悲哀,反映当前情感的复杂性。
  • 为臣全大义,黎庶亦偕亡:强调忠诚与责任,呼唤共同命运的意识。
  • 今古完人多少,空余烟墨茫茫:感慨优秀人物的稀缺与历史的模糊。
  • 通财交友岂非良:友谊与财富的重要性。
  • 牛衣空对泣,富贵莫相忘: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不要忘记亲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今古完人多少,空余烟墨茫茫”,强调了古今人物的对比。
  • 比喻:用“牛衣”象征贫困,表现生活的艰辛。
  • 反问:通过“而今谁会伦常”激发读者的思考。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家庭伦理、社会责任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道德沦丧的忧虑,同时也展现了对人情冷暖的关注,蕴含着人文关怀与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牛衣:象征贫困与辛劳,体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
  • 蒲关:代表古代痴情的典范,引发对爱情的思考。
  • 大义:象征忠诚与责任,强调道德的崇高。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牛衣的意象不仅表现了生活的艰辛,也是对人情冷暖的深刻反思;蒲关则象征了对情感的执着与无奈,反映了古今人们在面对伦理道德时的挣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九世同居”主要强调了什么?

    • A. 家族繁荣
    • B. 家族之间的忍耐
    • C. 伦理道德的丧失
  2. “牛衣空对泣”中的牛衣象征什么?

    • A. 富贵
    • B. 贫困与辛劳
    • C. 忍耐
  3. 诗人对现代人伦常的看法是?

    • A. 他们很懂得伦常
    • B. 他们对此感到迷茫
    • C. 他们完全忽视伦常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春望》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与《临江仙》:两者均表达对时代变迁的思考,但《登高》更侧重于个人的悲情与历史的沉重,而《临江仙》则强调社会伦理与人情的冷暖。
  • 《春望》与《临江仙》:同样反映出对人世无常的感慨,但《春望》更具悲壮的情感色彩,而《临江仙》则在思考中蕴含了一丝哲理与希望。

参考资料

  • 俞平伯《诗词集》
  • 《中国现代诗词史》
  •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道德的碰撞》

相关查询

答豆卢居士春夜游东园见怀 采实心竹杖寄赠李萼侍御 奉酬袁使君高春游鶺鴒峰兰若见怀 宿法华寺简灵澈上人 酬秦山人见寻 酬秦山人出山见呈 酬秦系山人题赠 早春书怀寄李少府仲宣 听寒更寄朱兵曹巨川 赠颜主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己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斗字旁的字 弃伪从真 韦字旁的字 鸟惊鱼散 建储 拆白党 忾息 包含蚨的词语有哪些 拽文 廾字旁的字 民贵君轻 籍结尾的成语 揠苗助长 德配天地 隔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