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0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03:09
临江仙·偶感五伦事戏笔
作者:俞平伯 〔近代〕
九世同居须百忍,而今谁会伦常。
蒲关爱妾殉痴张。
为臣全大义,黎庶亦偕亡。
今古完人多少,空余烟墨茫茫。
通财交友岂非良。
牛衣空对泣,富贵莫相忘。
九代同居的人家需要百般忍耐,而如今又有谁懂得伦常之理?
蒲关(指蒲松龄)爱妾而殉情,实在是痴狂。
身为臣子的应全心全意为大义,百姓也应共同生死。
古今完人有多少,只留下烟墨朦胧的身影。
交朋友、通财,难道不是美好的事情吗?
在牛衣之下独自哭泣,富贵的时候不要相忘。
俞平伯(1899-1990),原名俞树华,字平伯,江苏人。近现代著名的作家、诗人、学者,因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研究而闻名。他的诗风向传统靠拢,常以深刻的社会观察和人生感悟为题材。
《临江仙·偶感五伦事戏笔》创作于社会动荡与伦理困惑的时代,诗人借古人之事反省当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人伦道德的思考和对生活境遇的无奈。
这首《临江仙·偶感五伦事戏笔》通过对古今人伦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伦理的深刻理解。在首联中,诗人提到“九世同居须百忍”,写出家族之间的复杂关系与忍耐,暗示了人际关系的脆弱和艰难。接下来的“而今谁会伦常”,则引发了对现代人道德观念的质疑,感叹当今社会对伦理的淡漠。
中间几句提及蒲关(蒲松龄)对爱妾的痴情,表达了对忠诚与牺牲的思考,继而引出对臣子与百姓关系的沉痛反思,强调了大义和共同命运的重要性。这种情感的转折,增强了诗的深度,体现了诗人对社会责任感的重视。
最后的“牛衣空对泣,富贵莫相忘”,以质朴的意象收尾,描绘了在贫苦与富贵之间的情感纽带,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别忘了人情的温暖。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情感上层次分明,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歌通过对家庭伦理、社会责任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道德沦丧的忧虑,同时也展现了对人情冷暖的关注,蕴含着人文关怀与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牛衣的意象不仅表现了生活的艰辛,也是对人情冷暖的深刻反思;蒲关则象征了对情感的执着与无奈,反映了古今人们在面对伦理道德时的挣扎。
诗中提到“九世同居”主要强调了什么?
“牛衣空对泣”中的牛衣象征什么?
诗人对现代人伦常的看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