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18: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18:07
满庭芳 中秋坐月,和素嘉甥女
作者: 沈宪英 〔明代〕
萤火流光,蛩吟向夕,冰轮碾破瑶天。
香飘云外,桂子静娟娟。
对月几人无恙,多半隔远树苍烟。
难逢是一庭联袂。把盏看重圆。
无限凄凉况,含毫欲写,累纸盈笺。
任金风拂面,玉露侵肩。
还惜良宵景促,无绳系皓魄长悬。
应飞去,广寒宫里,清影共愁眠。
萤火虫在夜空中闪烁,蟋蟀在黄昏中低吟,明月如同碾碎了瑶池的天空。
香气飘荡在云外,桂花静静地绽放。
对着明月,多少人安好,往往是远隔于树木的苍烟之中。
难得的是这一庭的团聚,举杯共赏圆月。
无限的凄凉之情,想要写下,却已是纸张堆积如山。
任凭金风轻拂面颊,玉露悄然侵袭肩头。
我还珍惜这良宵,景色短促,却无奈皓月长悬无绳。
应是飞去,广寒宫中,清影与我共愁眠。
作者介绍:
沈宪英,明代女诗人,才情出众,作品多以抒情和咏物著称。她的诗歌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造诣颇高。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中秋佳节,正值团圆之时,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团聚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孤独的感慨。
本诗以中秋为背景,通过描绘月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团聚时刻的渴望与思念。开头以“萤火流光,蛩吟向夕”描绘了一个静谧而富有诗意的夜晚,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随着诗句的推进,作者的情感逐渐显露,尤其是“对月几人无恙,多半隔远树苍烟”一句,表现了在这美好时光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隔阂。虽然身处同一片天空,但由于不同的环境与生活,无法相聚的无奈让人感到凄凉。
在后半部分,作者借助金风和玉露的描写,进一步增强了秋夜的清冷感,暗示着人生的短暂与时光的流逝。最后一句“应飞去,广寒宫里,清影共愁眠”将思念与孤独的情感推向高潮,广寒宫的意象不仅代表着月亮的冷清,也反映出作者内心的沉重与无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渲染,展现了中秋佳节特有的氛围及人们内心深处对团圆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中秋这一传统节日,表达了对团圆的渴望与对亲人的思念,反映了人们在美好时光中却又难以相聚的无奈与愁苦,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萤火流光”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白昼的阳光
B. 夜晚的微光
C. 黄昏的阴影
D. 清晨的露水
“对月几人无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与欢聚
B. 关心与思念
C. 失落与悲伤
D. 无奈与绝望
诗中“广寒宫”指的是哪个传说中的地方?
A. 地狱
B. 天宫
C. 月宫
D. 人间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