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会稽郡楼雪霁

《会稽郡楼雪霁》

时间: 2025-04-30 16:45:10

诗句

江城昨夜雪如花,郢客登楼齐望华。

夏禹坛前仍聚玉,西施浦上更飞沙。

帘栊向晚寒风度,睥睨初晴落景斜。

数处微明销不尽,湖山清映越人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45:10

原文展示:

会稽郡楼雪霁
作者: 张继 〔唐代〕

江城昨夜雪如花,
郢客登楼齐望华。
夏禹坛前仍聚玉,
西施浦上更飞沙。
帘栊向晚寒风度,
睥睨初晴落景斜。
数处微明销不尽,
湖山清映越人家。

白话文翻译:

昨夜江城的雪如花般纷飞,
郢州的客人在楼上共同眺望美景。
夏禹坛前依然聚集着雪花,
西施浦上更是沙尘飞舞。
帘子微微摇动,寒风透过,
抬头看初晴的景色斜斜落下。
几处微弱的光线仍旧不曾熄灭,
湖光山色清晰倒映着越人家园。

注释:

  • 郢客:指来自郢州的客人。
  • 夏禹坛:古代祭祀夏朝治水英雄大禹的坛子。
  • 西施浦:传说中美女西施的故乡,指的是西施所在的地方。
  • 帘栊:窗帘,指窗户的帘子。
  • 睥睨:形容目光向一边看,带有轻视的意味。
  • 微明:微弱的光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继,字孟坚,唐代诗人,以诗歌见长,尤其擅长描写山水景致,情感细腻。其作品多描绘自然美景,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描写了雪后初晴的江城美景,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文历史的追思。

诗歌鉴赏:

《会稽郡楼雪霁》是一首描绘雪后江城美景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以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雪后清新的自然景色,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首联“江城昨夜雪如花”以形象的比喻描绘雪花如花般的美丽,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接着“郢客登楼齐望华”中,诗人将自己与他人的情感交织,表现出一种共赏美景的和谐氛围。

随后,诗人提到的“夏禹坛前仍聚玉,西施浦上更飞沙”,则将自然与历史文化相结合,表现出对古代名人和历史遗迹的钦佩。最后几句通过“数处微明销不尽,湖山清映越人家”的描写,表现出雪后山水的清幽,暗示着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历史文化的深情,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城昨夜雪如花:描绘了昨夜江城的雪飘落场景,形象生动。
  2. 郢客登楼齐望华:引入了其他游客,形成共赏的氛围。
  3. 夏禹坛前仍聚玉:提到大禹的坛,既有历史感,又赋予诗意。
  4. 西施浦上更飞沙:历史与现实交融,展现出人文情怀。
  5. 帘栊向晚寒风度:描写窗前的寒风,增添了一丝清冷之感。
  6. 睥睨初晴落景斜:初晴的景色斜斜落下,带有一种轻松的观察态度。
  7. 数处微明销不尽:微弱的光亮与自然景色形成对比,象征希望。
  8. 湖山清映越人家:湖光山色的清晰倒影,展现出自然与人居的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雪如花”,形象生动。
  • 对仗:如“聚玉”、“飞沙”,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帘栊向晚寒风度”,赋予静物以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雪后江城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文化的追思,展现了宁静、和谐的生活情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纯洁、美好,寓意自然的宁静。
  • :代表美丽、短暂,暗示事物的易逝。
  • 湖山:象征自然的和谐美好,反映人居环境的清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郢客”指的是哪个地方的客人? A. 江城
    B. 郢州
    C. 越地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夏禹坛”是用来祭祀谁的? A. 李白
    B. 大禹
    C. 西施
    答案:B

  3. “数处微明销不尽”的意思是? A. 光线消失了
    B. 光线依然存在
    C. 光线很强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温庭筠《更漏子》

诗词对比

  • 张继的《会稽郡楼雪霁》与杜甫的《春望》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张继更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而杜甫则多了几分忧国忧民的情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调笑/调笑令 调笑/调笑令 调笑 调笑 调笑 调笑 调笑令 调笑令 其四 调笑令 其三 调笑令 四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黽字旁的字 包含巢的词语有哪些 旡字旁的字 远虑 雪恨消灾 知器 言听计从 载一抱素 鼎字旁的字 牛字旁的字 包含浮的成语 吻创 皦日 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承前启后 诞罔不经 韦字旁的字 幽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