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杂咏一百首·漆室女

《杂咏一百首·漆室女》

时间: 2025-04-26 11:37:25

诗句

举国听桓子,呼天诔孔丘。

可怜倚楹女,徒为鲁君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7:25

原文展示

举国听桓子,呼天诔孔丘。可怜倚楹女,徒为鲁君忧。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整首诗的意思是:全国人民都在听桓子(桓公的故事),呼天喊地地咒骂孔子。可怜的是那倚靠在门楹上的女子,她仅仅是为鲁君感到忧虑。

注释

  • 举国:全国家,指全国人民。
  • 桓子:指春秋时期的桓公,历史上较为有名的君主。
  • 呼天诔孔丘:诔,指咒骂或控诉,孔丘即孔子,意指对孔子的指责或批评。
  • 倚楹女:指倚靠在门框上的女子,象征着无奈与忧愁。
  • 鲁君:鲁国的君主,孔子所处的国家,代表着对国家前途的关心。

典故解析

  • 孔丘:指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 桓子:与春秋时期的政治斗争相关,常被用来代表道德与权力的冲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季真,号临川,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词和诗,作品常表现出对时局的深刻思考和个人的感慨。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民族危机的时刻,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环境的忧虑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开篇以“举国听桓子”引入,直接指出全国人民都在关注桓公的事迹,传达出一种时代的共鸣感。这种共鸣之后,诗人转向对孔子的咒骂,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质疑与批评。接着,倚楹女的形象出现,表现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力感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整首诗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展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现状的无奈,情感深沉而复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举国听桓子:表现出当时社会对桓公的极大关注,暗含对权力的依赖。
    • 呼天诔孔丘:指责孔子,反映出对传统道德的质疑。
    • 可怜倚楹女:描绘出一个无助的女性形象,象征着对未来的担忧。
    • 徒为鲁君忧:表明她的忧虑是徒劳的,暗含对鲁国未来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倚楹女”比喻无力的个体。
    • 对仗:诗句结构整齐,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对历史、道德与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忧虑,反映出个人在历史巨轮下的无奈。

意象分析

  • 桓子:象征权力与历史的纠葛。
  • 孔丘:代表传统文化与道德。
  • 倚楹女:象征个人的脆弱与对社会现状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举国听桓子”中“桓子”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孔子
    • B. 桓公
    • C. 孟子
  2. 诗中“倚楹女”象征什么?

    • A. 富贵
    • B. 无奈与忧愁
    • C. 勇敢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对传统文化的赞美
    • B. 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 C. 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的《漆室女》与杜甫的《春望》,两者均表现出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但刘克庄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杜甫则更强调社会现实的残酷。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宋代诗词研究》
  • 《刘克庄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赐魏徵诗 辽东山夜临秋 喜雪 仪鸾殿早秋 度秋 春日登陕州城楼俯眺原野回丹碧缀烟霞密翠斑…聊以命篇 登三台言志 正日临朝 赋得浮桥 赋得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宝盖头的字 疏密有致 門字旁的字 龜字旁的字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包含眯的词语有哪些 欲擒故纵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柔惠 干管 茓子 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离乡背井 辰字旁的字 括囊避咎 迅雨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摘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