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杂咏一百首·漆室女

《杂咏一百首·漆室女》

时间: 2025-07-27 22:36:19

诗句

举国听桓子,呼天诔孔丘。

可怜倚楹女,徒为鲁君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2:36:19

原文展示

举国听桓子,呼天诔孔丘。可怜倚楹女,徒为鲁君忧。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整首诗的意思是:全国人民都在听桓子(桓公的故事),呼天喊地地咒骂孔子。可怜的是那倚靠在门楹上的女子,她仅仅是为鲁君感到忧虑。

注释

  • 举国:全国家,指全国人民。
  • 桓子:指春秋时期的桓公,历史上较为有名的君主。
  • 呼天诔孔丘:诔,指咒骂或控诉,孔丘即孔子,意指对孔子的指责或批评。
  • 倚楹女:指倚靠在门框上的女子,象征着无奈与忧愁。
  • 鲁君:鲁国的君主,孔子所处的国家,代表着对国家前途的关心。

典故解析

  • 孔丘:指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 桓子:与春秋时期的政治斗争相关,常被用来代表道德与权力的冲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季真,号临川,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词和诗,作品常表现出对时局的深刻思考和个人的感慨。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民族危机的时刻,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环境的忧虑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开篇以“举国听桓子”引入,直接指出全国人民都在关注桓公的事迹,传达出一种时代的共鸣感。这种共鸣之后,诗人转向对孔子的咒骂,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质疑与批评。接着,倚楹女的形象出现,表现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力感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整首诗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展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现状的无奈,情感深沉而复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举国听桓子:表现出当时社会对桓公的极大关注,暗含对权力的依赖。
    • 呼天诔孔丘:指责孔子,反映出对传统道德的质疑。
    • 可怜倚楹女:描绘出一个无助的女性形象,象征着对未来的担忧。
    • 徒为鲁君忧:表明她的忧虑是徒劳的,暗含对鲁国未来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倚楹女”比喻无力的个体。
    • 对仗:诗句结构整齐,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对历史、道德与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忧虑,反映出个人在历史巨轮下的无奈。

意象分析

  • 桓子:象征权力与历史的纠葛。
  • 孔丘:代表传统文化与道德。
  • 倚楹女:象征个人的脆弱与对社会现状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举国听桓子”中“桓子”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孔子
    • B. 桓公
    • C. 孟子
  2. 诗中“倚楹女”象征什么?

    • A. 富贵
    • B. 无奈与忧愁
    • C. 勇敢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对传统文化的赞美
    • B. 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 C. 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的《漆室女》与杜甫的《春望》,两者均表现出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但刘克庄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杜甫则更强调社会现实的残酷。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宋代诗词研究》
  • 《刘克庄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满江红 其八 满江红 谢番丞荐举 满江红 读岳武穆王传 满江红·癸丑岁六月十二日同人泛秦淮 满江红 看牡丹感旧 满江红 芦沟纪痛 满江红·闻日人陈兵南翔,感赋 满江红 满江红 悼念周总理 满江红 杨花,用清真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靑字旁的字 牛字旁的字 穿靴戴帽 赤府 有一搭没一搭 鹵字旁的字 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斩蛇逐鹿 星行电征 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诗伴 如足如手 依人作嫁 曰字旁的字 诛放 病字头的字 走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