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42: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42:55
汉重貂珰鼎轴轻,力扶弱势赖公卿。
劾侯常侍如张,讼石中书有更生。
伺夜九头犹作崇,过时百舌未收声。
虞廷可是无仪凤,底事相看噤不鸣。
这首诗讲述了在权力中心中,重视高官的权势,轻视普通人的苦难的现象。借用历史故事,表达了对当权者的不满和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心。诗人用“劾侯常侍”来指责那些毫无作为的宰相,提及“讼石中书”则暗示了法律的无能和不公。夜晚的伺候九头,暗示着对权力的伺机而动,然而百舌在过时的情况下却无人敢言。最后一句则感叹朝廷中缺乏真正的英才,面对不公却只能沉默。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士贞,号清江,宋代诗人、词人,晚号东篱居士。其一生历经南宋的动荡,早年曾任官职,但因政治原因屡遭贬谪。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政治和人文关怀,风格沉雄,擅长用典,语言凝练。
《书事十首》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势衰弱之际,社会动荡不安,诗人以此诗表达对当时政治的失望和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反映了他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刘克庄的《书事十首》以其深刻的社会观察和敏锐的政治批判而著称。这首诗通过对权力的质疑和对弱者的同情,展现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深刻反思。开篇“汉重貂珰鼎轴轻”,以对比手法揭示了权贵的奢侈与普通人生活的艰辛。接着,诗人用“劾侯常侍如张”形象地描绘了当权者的傲慢与无能,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怒。夜晚的“九头”伺望,隐喻了对权力的暗中窥探,表现出一种无奈而又无力的状态。最后一句“虞廷可是无仪凤”,则是对朝廷人才匮乏的无奈叹息,传达出诗人对未来的悲观情绪。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深刻反映了作者的忧国忧民情怀。
汉重貂珰鼎轴轻:汉代的权贵如同重物,象征着奢华与权力,而普通人的处境却轻如鸿毛,暗示社会的不公。
力扶弱势赖公卿:只有依靠公卿等权贵,弱势群体才能获得一些支持,揭示了权力与社会弱者之间的关系。
劾侯常侍如张:借用张的名字,暗指那些常在朝廷中弹劾他人却无所作为的官员,表现出对政治腐败的控诉。
讼石中书有更生:讼事如石,沉重而难以改变,象征着法律的无能与僵化。
伺夜九头犹作崇:夜晚的伺候象征着对权势的追随与依赖,而“九头”则可能暗指权力中心的复杂与多重,表现出一种隐秘的权力游戏。
过时百舌未收声:即使有很多不满的声音,也因为时机未到而不敢发言,显示出对言论自由的压制。
虞廷可是无仪凤:虞廷即朝廷,缺乏真正的人才与德行,表达出对当权者的失望与无奈。
底事相看噤不鸣:面对不公的现状,大家只能沉默不语,表现出无力与绝望。
整首诗表达了对当时政治腐败、社会不公的强烈愤慨和对弱势群体的深切关怀,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通过对权力中心的批判,诗人呼吁人们关注社会底层的疾苦,彰显了深刻的社会责任感。
诗中“汉重貂珰鼎轴轻”中“重”和“轻”是用来对比什么?
“劾侯常侍如张”中的“张”指的是?
诗的主题主要是?
比较刘克庄与杜甫在忧国情怀上的表达。杜甫的《春望》通过描写战争带来的灾难,表现了对社会民生的深切关怀;而刘克庄则通过对权力的直接批判,展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两者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