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重到城七绝句。张十八

《重到城七绝句。张十八》

时间: 2025-05-06 02:05:28

诗句

谏垣几见迁遗补,宪府频闻转殿监。

独有咏诗张太祝,十年不改旧官衔。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5:28

原文展示:

重到城七绝句
作者:白居易 〔唐代〕

谏垣几见迁遗补,
宪府频闻转殿监。
独有咏诗张太祝,
十年不改旧官衔。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官场变迁的感慨。诗人看到谏议大夫的职位几经迁移和补充,宪府内也时常听闻职务的轮换与调动。唯有张太祝(张九龄)在此间坚持吟咏诗歌,十年来依旧保持着他原来的官衔,没有改变。

注释:

  • 谏垣:指谏议大夫的职位,古代负责劝谏的官员。
  • 迁遗补:表示职位的更换或补充。
  • 宪府:指宪官所居的府邸,负责国家法律与政务。
  • 转殿监:指在殿内负责监视和管理事务的职务,通常与权力和地位相关。
  • 张太祝:指张九龄,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以其德才著称。
  • 旧官衔:指原来的官职和头衔。

典故解析:

张九龄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因其德才兼备而受到推崇。他在位期间曾多次担任重要职务,其清白和才华赢得了许多人的尊敬。在这首诗中,白居易借张太祝之名,表达了对他坚持与不变的钦佩,同时也反映出官场的变迁和不稳定。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其诗作以通俗易懂、感情真挚著称。他的诗风受到社会现实的影响,关注民生疾苦。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中期,正值官场动荡、政治腐败之时。诗人通过对比张九龄的坚持与其他官员的频繁变动,表达了对官场现状的不满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反映了唐代官场的更迭与变迁。前两句写官员职位的频繁更替,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对现实的感慨;而后两句则通过对张九龄的赞扬,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对理想官员的向往和对不变的珍视。诗歌中的情感由感慨转向敬佩,形成了一种情感的张力,给人以深思。

白居易的用词简单而内涵丰富,且富有音乐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整首诗没有华丽的修辞,却通过对比的手法让读者感受到官场的复杂与人性的坚守。诗人在这里不仅是在叹息变迁,更是在呼唤一种道德的坚守与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谏垣几见迁遗补:官员职位变化频繁,令人感到不安与无奈。
    • 宪府频闻转殿监:官场内外的变动频繁,体现了政治的不稳定。
    • 独有咏诗张太祝:张九龄的坚持与不变,成为这动荡环境中的一股清流。
    • 十年不改旧官衔:强调他坚守理想和职位的忠诚与坚定。
  •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张太祝的稳定与其他官员的频繁变动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主题。
    • 象征:张九龄象征着理想官员的形象。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官场动荡的感慨和对理想官员的赞美,强调坚持与忠诚的价值。

意象分析:

  • 谏垣:象征着忠诚与劝谏之职,代表了理想的官员形象。
  • 宪府:则代表权力与政治的中心,体现了官场的复杂性。
  • 张太祝:是理想化的官员,象征着不变与坚持的美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居易在《重到城七绝句》中提到的张太祝是指谁? A. 张九龄
    B. 张扬
    C. 张维

  2. 诗中提到的“谏垣”是指什么? A. 官职名称
    B. 地名
    C. 一种诗歌形式

  3.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忧伤
    B. 感慨与敬佩
    C. 喜悦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白居易的《重到城七绝句》更多地关注个体官员的坚守,而杜甫则着重于国家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两者虽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均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复杂性与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文集》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文学研究》

相关查询

扫花游 用宋人韵 扫花游 吊徐仲可词丈 扫花游 江路清明和梦窗 扫花游 铁仁山总宪招游城西某氏园 扫花游 扫花游 扬州个园 扫花游 扫花游·崇效寺看牡丹 扫花游 晚秋梨花 扫花游 落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贫无置锥 百读不厌 信赖 丨字旁的字 包含宴的成语 天假之年 食饥息劳 尸字头的字 靑字旁的字 卜字旁的字 雨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号谍 哑子寻梦 八字旁的字 弊开头的成语 唾玉钩银 饰词矫情 鱼龙曼延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