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杂咏一百首·扶苏

《杂咏一百首·扶苏》

时间: 2025-05-02 08:08:08

诗句

诏自沙丘至,如何便释兵。

君王令赐死,公子不求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08:08

杂咏一百首·扶苏

原文展示

诏自沙丘至,如何便释兵。
君王令赐死,公子不求生。

白话文翻译

皇帝的诏令从沙丘传来,为什么要释放士兵呢?
国君下令赐死扶苏,扶苏却不求生存。

注释

  • :皇帝的命令。
  • 沙丘:古代指一个地方,特指秦始皇的陵墓附近。
  • 释兵:释放士兵,意味着可能放弃兵权或军事行动。
  • 君王:国君,指统治者。
  • 赐死:给予死亡的命令,即处死。
  • 公子:指扶苏,秦始皇的长子。

典故解析

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在历史上因其父的命令而被赐死。此诗提及的沙丘与扶苏的故事反映了权力与亲情的冲突,展示了历史人物在权力游戏中的无奈与悲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景莹,号石庵,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尤以豪放和沉郁见长。他的作品多描绘个人情感与国家兴亡,深受当时文学界的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处于动荡之中,诗人借扶苏之死表达对统治者的无奈与对亲情的惋惜,反映了社会的复杂与个人的悲剧。

诗歌鉴赏

本诗凝练而深邃,透过扶苏被赐死的悲剧,展现了历史的残酷与政治的无情。开篇即以“诏自沙丘至”引入,表现出命令的突然与权力的压迫,仿佛揭示了历史的不可逆转。接着“如何便释兵”,反映了诗人对军事与权力关系的深刻思考,似乎在质疑统治者的决策。

而“君王令赐死,公子不求生”则是悲剧的高潮,扶苏的遭遇让人感到无奈与绝望。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情感,令人反思权力、亲情与生命的脆弱。

这种情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诗人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南宋时期,国家的统一与分裂、个人的忠诚与背叛交织在一起,诗人通过这一历史事件,表达了对家国命运的关切与个人命运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诏自沙丘至:这一句描绘了皇帝的命令从沙丘传来,暗示了权力的远距离和不可抗拒性。
  • 如何便释兵:质疑为何要释放士兵,反映了对军事决策的困惑与不解。
  • 君王令赐死:直接表明扶苏的死是国君的命令,显示出皇权的绝对。
  • 公子不求生:表现出扶苏的无奈与绝望,接受命运的态度。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皇权的冷酷与扶苏的无助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诗中的简练语言与深邃意蕴相结合,使得整首诗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围绕着权力的无情与个体命运的悲剧,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亲情的惋惜,展现了历史人物在权力斗争中的无奈与悲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沙丘:象征着权力的源头和命令的发出地,暗示着皇权的高高在上。
  • :代表着军事力量与国家的动荡,反映了权力与暴力的关系。
  • 公子:象征着无辜的受害者,反映了个人在历史巨轮下的渺小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诏自沙丘至”的意思是什么?
    A. 皇帝在沙丘下
    B. 皇帝的命令来自沙丘
    C. 沙丘是扶苏的家乡

  2. “公子不求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命的渴望
    B. 对命运的接受与无奈
    C. 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刘克庄的《扶苏》与李白的《将进酒》在情感表达上存在对比。《扶苏》更侧重于历史的悲剧与个体的无奈,而《将进酒》则表现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与豪情。两者在主题上反映了不同的历史视角与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历史人物与文学创作》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梦中作 温泉 赋得冬日可爱 感旧 题小刀 题家兄刀子 题汲古阁 寒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总摄 较名 无一可 弓字旁的字 食字旁的字 衣不重帛 包含司的成语 换日偷天 气愤填胸 包含河的成语 两兼 骨字旁的字 长安日 丨字旁的字 包含彪的词语有哪些 耳刀旁的字 喃喃自语 命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