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0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07:37
相传有儒者,唐季隐兹峰。
电已收遗藁,云方锁暮钟。
木碑无世次,石洞断人踪。
此士何曾死,林深不可逢。
传说有位儒者在唐朝末年隐居在这里的山峰上。
雷电已经把遗留下来的草木收拾完了,云雾正锁住黄昏的钟声。
木碑上没有世代的记载,石洞里断绝了人们的踪迹。
这位士人究竟何时死去呢?在这深林里再也无法相逢。
刘克庄,字廷振,号逸云,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曾任职于官府,后因政治原因隐退。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士人隐逸风潮兴起的时期。许多士人因不满政治腐败而选择隐居,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的逃避。
《幽居寺》是一首表现隐士生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古诗。诗中通过对隐士生活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起句通过传说引出主题,营造出一种神秘感,仿佛在讲述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接下来的描写中,雷电与黄昏的结合,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化,给人以一种动静结合的美感。
诗中“木碑无世次,石洞断人踪”两句,展现了隐士的孤独与超脱,仿佛在说即使在这个深林之中,时间也已无所谓。最后一句“此士何曾死”,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是否隐居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生的延续。
整首诗在意象上使用了自然元素,如雷电、云雾、木碑和石洞,营造出一种幽静、神秘的环境,使人感受到隐士对外界的隔离与对内心世界的追求。诗意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本诗抒发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隐士的孤独与超脱。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杜甫
B. 刘克庄
C. 李白
诗中提到的“唐季”指的是哪个朝代的末年?
A. 宋朝
B. 明朝
C. 唐朝
“木碑无世次,石洞断人踪”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人生的无奈
B. 隐士的孤独
C. 对未来的渴望
刘克庄的《幽居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主题上均表现了隐士生活和自然的结合,但刘克庄更加关注隐士的孤独与生死思考,而王维则更多表现出与自然的和谐与美好。两首诗各有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