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20:2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20:22:04
九日过介之推庙
作者: 李复
荒祠久零落,秋日故山阿。
椒菊持新奠,龙蛇忆旧歌。
论功嗟晋粟,流怨动汾波。
千岁遗灵在,乡民禁火多。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荒废已久的祠庙,正值秋天,故乡的山坡上显得格外凄凉。人们用椒和菊花来祭奠,回忆起昔日的歌谣与传说。谈论着昔日的功绩,令人感慨山西的丰收与泪水,汾河的波荡因而激动。虽然千年过去,神灵依然在,然而乡民们却因禁忌而减少了火焰的使用。
介之推是春秋时期的晋国名臣,以忠诚和隐逸著称。他在晋景公时期,因不愿接受厚赏而选择隐居。后人为了纪念他,在每年的九月初九(重阳节)进行祭祀。诗中提到的“介之推庙”正是为纪念其忠贞而建,表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尊敬和对忠诚精神的传承。
李复,宋代诗人,生平及创作背景不详,但其诗作常表现对故乡的思念及对历史人物的敬仰,风格较为沉郁。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正值秋天,诗人回乡途中经过介之推庙,触景生情,回忆起古代的忠臣和往事,心中感慨万千。
这首诗通过对一座荒废祠庙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与忠诚的反思。开篇的“荒祠久零落”便将读者带入一种凄凉的氛围,展现出时间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接下来的描写,通过“椒菊持新奠”展现了人们的祭奠行为,流露出对往昔的追忆与敬仰。诗中提及的“旧歌”不仅是对介之推传奇故事的回顾,也是对人们忠诚精神的呼唤。
“论功嗟晋粟”句中,诗人借助山西的丰收,抒发对忠诚的追思与怀念,令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流怨动汾波”则用水的意象,象征着人们心中的怨恨与悲伤,暗示着对时间流逝和人物更迭的无奈和痛惜。
最后的“千岁遗灵在,乡民禁火多”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尽管神灵依然存在,但人们由于各种禁忌而渐渐淡化了对历史的敬仰,显示出一种文化的断层与对传统的遗忘。
全诗通过对介之推庙的描写,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怀念,同时反映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逐渐淡漠,发人深思。
诗中提到的“椒菊”象征什么?
a) 祭奠的花卉
b) 秋天的果实
c) 古人的遗物
“流怨动汾波”中“流怨”指的是什么情感?
a) 开心
b) 愤怒
c) 悲伤
介之推庙的主要祭奠对象是?
a) 李白
b) 介之推
c) 杜甫
李复的《九日过介之推庙》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传统的敬仰,但李复更侧重于历史人物的追忆,而王维则通过兄弟情谊展现了个人情感的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