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1:22: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1:22:49
闻道泸江破,伤心却复疑。
六年犹力抗,群盗竟猖披。
壮士乘危数,官军出援迟。
几人全骨肉,夜走哭荒陂。
听说泸江被攻破了,心中伤感又感到怀疑。
六年来仍然在奋力抵抗,然而群贼竟然如此猖狂。
壮士们在危急时刻奋起反抗,官军出援却迟迟未到。
有多少人失去了亲人,夜里逃跑在荒凉的山坡上哭泣。
本诗主要反映了明代时期社会动荡与战争带来的苦痛,尤其是泸江的破坏象征着国家的沦陷与人民的苦难。诗中提及“壮士”和“官军”,暗示了人民的反抗和官府的无能,反映了历史上许多战争时期的社会现实。
刘崧(生卒年不详)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作品多以抒情和描绘社会现实为主。他的诗风往往沉重而富有历史感,关注社会动荡与人民苦难。
本诗创作于明代,正值国家动荡,地方豪强横行,人民生活困苦。刘崧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家国破碎、亲人流离的深切忧虑。
这首诗以其悲怆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观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动荡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怀。开头两句“闻道泸江破,伤心却复疑”,表达了听闻国家危难的悲痛,以及对消息真实性的困惑,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接下来的“六年犹力抗,群盗竟猖披”,通过对六年抗争的回顾,突显出人民的顽强与不屈,但又无奈地描绘出敌人猖狂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抗争的艰辛。后两句“几人全骨肉,夜走哭荒陂”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传达出失去亲人后的悲痛无奈,赋予诗歌更为沉重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沦陷的痛心、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以及对官府无能的批判,体现了深刻的历史感与社会责任感。
诗中提及的“泸江”象征什么?
A. 亲情
B. 国家沦陷
C. 自然风光
D. 战争胜利
诗中描述的“官军出援迟”反映了什么?
A. 官府的无能
B. 壮士的勇敢
C. 群盗的猖狂
D. 人民的团结
“夜走哭荒陂”中,作者用什么手法增强了情感?
A. 排比
B. 拟人
C. 意象
D. 对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