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6:21: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21:23
原文展示:
旅怀 黄滔 〔唐代〕 未吃金丹看十洲,乃将身世作仇雠。 羁游数地值兵乱,宿在孤城闻雨秋。 东越云山却思隐,西秦霜霰苦频留。 他人折尽月中桂,惆怅当年江上鸥。
白话文翻译:
我未能服食金丹去游览仙境十洲,却将我的生命与世事对立。 在多个地方漂泊,恰逢战乱,夜晚在孤城中听着秋雨。 在东越的云山中,我反而思念隐居的生活,在西秦的霜雪中,我苦苦停留。 别人都已攀折尽了月中的桂枝,我却在惆怅当年的江上鸥鸟。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滔,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怀为主,表达了对时世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战乱时期的漂泊生活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高洁志向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旅人的视角,描绘了诗人在战乱时期的漂泊生活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未吃金丹看十洲”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但现实却是“乃将身世作仇雠”,将生命与世事对立。中间两句通过对“东越云山”和“西秦霜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不同地域的漂泊和对隐居的渴望。最后两句“他人折尽月中桂,惆怅当年江上鸥”则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志向的追求和对过去的怀念。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内心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战乱时期的漂泊生活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高洁志向的追求。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金丹”和“十洲”分别比喻什么? A. 长生不老药和仙境 B. 普通药物和普通地方 C. 食物和旅游地 答案:A
诗中的“乃将身世作仇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现实的不满 B. 对现实的满足 C. 对现实的漠不关心 答案:A
诗中的“他人折尽月中桂”比喻什么? A. 别人都已实现了高洁的志向 B. 别人都已攀折尽了月中的桂枝 C. 别人都已放弃了高洁的志向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