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冬日观象台 其一

《冬日观象台 其一》

时间: 2025-07-27 21:56:05

诗句

木落风高画角哀,霜浓野阔一登台。

云旗天转桑乾出,日驭烟横碣石开。

黑水遐封思禹迹,金方借箸失边才。

汉家养士恩如海,谁伏青蒲请剑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1:56:05

原文展示:

冬日观象台 其一
作者: 梦麟 〔清代〕

木落风高画角哀,霜浓野阔一登台。
云旗天转桑乾出,日驭烟横碣石开。
黑水遐封思禹迹,金方借箸失边才。
汉家养士恩如海,谁伏青蒲请剑来。

白话文翻译:

冬日里,树叶纷纷落下,风高吹起,角声悲凉;霜重覆盖大地,站在高台上俯瞰四周,景象辽阔。云旗在空中变幻,仿佛桑乾河的水流出,阳光穿透烟雾,照亮了碣石的开阔地。黑水遥远地封锁着,令人想起大禹的足迹;金色的筷子借用之后却失去了边缘的才华。汉朝对士人的恩情如同大海一般深厚,谁能在青蒲之地求剑而来?

注释:

  • 木落: 树木的叶子落下,象征秋冬季节的寒冷和凋零。
  • 画角: 古代乐器,发出的声音悲凉,代表冬日的冷清。
  • 霜浓: 霜冻严重,表明气候寒冷。
  • 云旗: 云彩像旗帜一样在空中飘扬。
  • 桑乾: 古代地名,指桑乾河,象征着自然景观的变幻。
  • 日驭烟横: 太阳驾驶着烟雾,意象生动,给人一种动态感。
  • 黑水: 指黑色的河流,可能暗指长江或其他大河。
  • 禹迹: 指大禹治水的历史遗迹,象征着治国的责任。
  • 金方借箸: 形容人才的流失,借用金色的筷子,暗喻失去的才华。
  • 汉家养士恩如海: 汉朝对于士人的恩惠深厚,像海洋一样宽广。
  • 青蒲: 青色的蒲草生长的地方,代表着士人理想和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梦麟,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和描写自然著称,风格清新独特。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诗人通过描写冬日的景象,抒发对政治的忧虑和对历史人物的怀念。

诗歌鉴赏:

《冬日观象台 其一》是一首极富情感和意象的诗作。诗中描绘了冬季的萧瑟景象,开篇以“木落风高”点明时节的凄凉,紧接着通过“霜浓野阔”展现出一种开阔的视觉感受,既描写了自然的严酷,也蕴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接下来的“云旗天转桑乾出”,则是对自然变化的观察,展现出诗人的敏锐与细腻。最后两句涉及到历史与情感的结合,诗人怀念大禹的治水功绩,借此抒发对士人艰难处境的同情与无奈。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通过描绘冬日的冷峻,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社会现状的关切,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历史感。诗人用极具画面感的语言将大自然与人文情怀完美融合,使得整首诗既有视觉的美感,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木落风高画角哀”:树木的叶子落下,风高吹起,乐器的声音悲凉,体现了季节的凄清和孤独。
  • “霜浓野阔一登台”:霜重覆盖大地,野外显得辽阔,表现了诗人的视野和心境。
  • “云旗天转桑乾出”:云彩如旗帜般飘动,暗示着自然的变化和不确定。
  • “日驭烟横碣石开”:阳光穿透烟雾,照亮了广阔的碣石,展示了光明在黑暗中的希望。
  • “黑水遐封思禹迹”:遥远的黑水封存着大禹的历史遗迹,表达对历史的追思。
  • “金方借箸失边才”:借用金色的筷子,暗指人才的流失与无奈。
  • “汉家养士恩如海”:汉朝对士人的恩惠深厚,展现出历史的宽广。
  • “谁伏青蒲请剑来”:提问式结尾,表达对士人理想的渴望与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汉家养士恩如海”以海洋比喻恩情之深厚,形象生动。
  • 拟人:将“日驭烟”拟人化,使得自然景象更具有生命力。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一定的对仗,使得诗歌更加整齐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冬日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士人理想的渴望和对社会现状的关注,情感深邃且富有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木落: 象征凋零与失去。
  • 霜浓: 代表寒冷与孤独。
  • 云旗: 自然变化的象征。
  • 黑水: 历史的沉淀和思考。
  • 青蒲: 理想与追求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木落风高”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汉家养士恩如海”中的“恩”指的是什么?
    A. 自然之恩
    B. 社会之恩
    C. 君王对士人的恩惠
    D. 个人之恩

  3. “黑水遐封思禹迹”中提到的“禹”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孔子
    B. 老子
    C. 大禹
    D. 司马迁

答案:

  1. D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对国家和历史的思考。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描绘自然景象和历史感的诗作。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对比,两者都涉及自然景象的描绘,但李白更倾向于表现个人情感,而梦麟则更多地关注历史与社会的关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以上为《冬日观象台 其一》的详细解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意与美感。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咏从化景三首 其三 鼓楼济渡 咏从化景三首 其二 五指凌云 咏从化景三首 其一 风门仙迹 出山词 其二 临安怀古 品画 马嵬 到石梁观瀑布 峡江寺飞泉亭记 山行杂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捡局 不壹而三 销减 郊舍 两点水的字 韦字旁的字 喜形于颜 包含寞的词语有哪些 犬字旁的字 秦镜高悬 万夫不当之勇 纤婉 瓜字旁的字 长字旁的字 松衣 蔓蔓日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