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50: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50:20
题画柏
作者: 吴融 〔唐代〕
不得月中桂,转思陵上柏。
闲取画图看,烦纡果冰释。
桂生在青冥,万古烟雾隔。
下荫玄兔窟,上映嫦娥魄。
圆缺且不常,高低图难测。
若非假羽翰,折攀何由得。
天远眼虚穿,夜阑头自白。
未知陵上柏,一定不移易。
有意兼松茂,无情从麝食。
不在是非间,与人为愤激。
他年上缣素,今日悬屋壁。
灵怪不可知,风雨疑来逼。
明朝归故园,唯此同所适。
回首寄团枝,无劳惠消息。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高耸的柏树的思考和感慨。诗中提到,无法在月中找到桂树,转而思念陵上那棵柏树。闲时取出画图细看,烦恼似乎也因此消释。桂树生长在深邃的天空中,万古的烟雾将它隔开。柏树的阴影投射在玄兔的洞窟上,映照着嫦娥的形象。月亮的圆缺变化无常,图画中的高低难以捉摸。如果不是依赖翅膀的幻想,如何能轻易攀摘?远处的天空让人感到眼前的虚幻,夜深时头上渐渐白了。不知道这棵陵上的柏树,是否一定会如初般不变。它有意与松树共同茂盛,却无情地被麝香所侵蚀。不在是非之间,与人为争执。明年我或许会挂上缣素,今天却只能把这幅画挂在屋壁上。那些神灵似乎不可知,风雨来临时不知所措。明天我将回归故园,唯有这棵柏树与我相适。回首时寄托着团结的希望,无需对彼此的消息过于关心。
作者介绍:吴融,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安定繁荣,诗人通过描绘画中的柏树,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悟与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层次分明,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又暗含了人生哲理。开篇即以“不得月中桂”引出对柏树的思念,显示出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接着通过“下荫玄兔窟,上映嫦娥魄”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清幽的氛围。对于“圆缺且不常”的思考,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变迁,暗示了对人生哲学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等,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深邃。例如,柏树与松树的意象不仅体现了自然的和谐美,更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后,诗人以“明朝归故园”作结,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显示出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自我内心的宁静。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对自然景物的眷恋,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悟。诗人在描绘柏树的同时,反映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桂”指的是什么?
“明朝归故园”中的“故园”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柏树的态度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