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秋怨

《秋怨》

时间: 2025-05-02 05:35:12

诗句

自叹多情是足愁,况当风月满庭秋。

洞房偏与更声近,夜夜灯前欲白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35:12

原文展示:

秋怨
鱼玄机 〔唐代〕

自叹多情是足愁,
况当风月满庭秋。
洞房偏与更声近,
夜夜灯前欲白头。

白话文翻译:

我自叹情多而忧愁,更何况在这个秋天,风月正好,庭院里一片凄凉。洞房的夜里,偏偏更深时分的声音近在耳边,夜夜在灯下思念,恨不得白头偕老。

注释:

  • 自叹:自我感叹,感到情感的沉重。
  • 多情:指情感丰富或多情的人。
  • 足愁:足以让人忧愁。
  • :更何况。
  • 风月:指风景与月色,此处隐喻秋天的美景。
  • 洞房:新婚夫妻的房间。
  • 更声:夜深时分的声音,通常指更夫的报时声。
  • 欲白头:想要与爱人共度余生,直至白头。

典故解析:

在古代,洞房花烛夜是新婚的象征,而更声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此诗通过对比美好的秋景与愁苦的内心,表现出作者对情感的深刻体会和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鱼玄机,唐代女诗人,出生于唐玄宗时期,活跃于文人圈中,以清新细腻的诗风著称。她的作品多以爱情、离愁为主题,展现了女性柔情的一面。

创作背景:

《秋怨》创作于深秋时节,正值花落叶黄之际,诗人通过对秋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忧愁与对爱情的渴望。

诗歌鉴赏:

《秋怨》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在诗中自叹多情,表露出对爱情的深刻理解与忧伤。首句“自叹多情是足愁”直接切入主题,表达了多情之人内心的苦楚。接着,诗人通过“况当风月满庭秋”描绘出一个美丽的秋天,但这种美并未能掩盖内心的愁苦,反而更加深了孤寂的感受。

诗的后两句“洞房偏与更声近,夜夜灯前欲白头”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在洞房之中,夜深人静时,耳边响起的更声提醒着时间的流逝,灯下的独自思念让人更加渴望与爱人共度余生。诗中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情感张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巧妙地将外界环境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展现了女性在爱情中的脆弱与坚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自叹多情是足愁:自我感叹多情的人常常忧愁,揭示了诗人对感情的细腻体验。
  2. 况当风月满庭秋:在美丽的秋天,风景如画,情感的愁苦更显突出。
  3. 洞房偏与更声近:在新婚的房间里,夜深时分的更声近在耳边,暗示了孤独与寂寞。
  4. 夜夜灯前欲白头:每晚在灯下思念,渴望与爱人共度余生,体现了深切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自叹多情”和“况当风月”,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 借景抒情:通过描绘秋天的美景,反衬出内心的愁苦。
  • 象征:灯光象征着希望与思念,而更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突出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表现了多情人的愁苦,反映了唐代女性在爱情与婚姻中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凋零与思念,暗示人生的无常。
  • 洞房:新婚的象征,代表爱情的美好。
  • :象征希望与思念,照亮了孤独的夜晚。
  • 更声:象征时间的流逝,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自叹多情是足愁”意思是: A. 多情的人很快乐
    B. 多情的人常常感到忧愁
    C. 多情的人不会感到孤独
    答案:B

  2. “洞房偏与更声近”中“更声”指的是: A. 风声
    B. 月声
    C. 报时声
    答案:C

  3. 整首诗的主题是: A. 对幸福的向往
    B. 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C. 对时间的感慨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白居易的《离骚》

诗词对比:

  • 《秋怨》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和无奈,但李清照更多表现的是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而鱼玄机则带有更深的孤独感和对未来的渴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周颂·载见 周颂·雝 周颂·潜 周颂·有瞽 周颂·丰年 周颂·振鹭 周颂·噫嘻 周颂·臣工 周颂·思文 周颂·执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浸涵 鱼字旁的字 包含患的成语 叔仲 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支字旁的字 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伊于何底 癶字旁的字 目字旁的字 好马不吃回头草 衣字旁的字 韦平 竹蓐 包含涩的成语 位望通显 嚣谤 非愚则诬 遁天之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