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山途

《山途》

时间: 2025-05-05 18:54:53

诗句

一峰回处小桥崎,风磴松枝亚竹枝。

溪水拖蓝山扑翠,大痴图画右丞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8:54:53

原文展示:

一峰回处小桥崎,
风磴松枝亚竹枝。
溪水拖蓝山扑翠,大痴图画右丞诗。

白话文翻译:

在山峰的转角处,有一座小桥横跨溪水,
风吹拂着松树的枝条,也摇曳着竹子的枝叶。
溪水流淌,蓝色的水面映衬着翠绿的山峰,
这幅美丽的图画让人想起右丞的诗作。

注释:

  • :山峰。
  • 回处:转弯的地方。
  • 小桥崎:小桥和崎岖的地方。
  • 风磴:风吹的台阶。
  • 松枝、竹枝:松树和竹子的枝条。
  • 拖蓝:流动的溪水呈现出蓝色。
  • 扑翠:映衬出翠绿的山色。
  • 大痴:指对美景的痴迷。
  • 右丞:指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号右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淳,清代诗人,因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而闻名,风格清新脱俗,常以细腻的笔触刻画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创作背景:

《山途》创作于潘淳游历山水之际,受到自然美景的启发,表达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诗歌的向往,反映出清代文人追求恬淡生活的情怀。

诗歌鉴赏:

《山途》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在诗中,作者通过对小桥、松竹、溪水和山色的描绘,构建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诗的开头“一峰回处小桥崎”,勾勒出一条蜿蜒的山路,给人以探寻的欲望。接着“风磴松枝亚竹枝”,通过动词“吹”的运用,增强了画面的动态感,使自然景观更加生动。最后两句“溪水拖蓝山扑翠,大痴图画右丞诗”则将作者的情感升华,把对自然的赞美与对诗歌的热爱相结合,显示出诗人对美的追求与向往。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句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深切感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种情感在清代文人的作品中常见,体现了那个时代对自然的崇敬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诗中优美的意象和流畅的词句,使得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峰回处小桥崎:描写在山峰转角的地方,有一座小桥。
  2. 风磴松枝亚竹枝:风轻轻吹拂着松树和竹子的枝条。
  3. 溪水拖蓝山扑翠:溪水流动,蓝色的水面映衬着绿山。
  4. 大痴图画右丞诗:这幅美景让人想起王维的诗句,表现出对美的痴迷。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观比作诗歌中的美景,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如“松枝亚竹枝”,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使风、溪水等自然元素具有人性,增加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意象分析:

  • 小桥:象征人与自然的连接,通往未知的探索。
  • 松竹:象征坚韧与清雅,体现出诗人内心的高洁。
  • 溪水:象征流动与生命,代表着自然的灵动。
  • 蓝山与翠色: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和谐,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赞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小桥位于什么地方?

    • A. 山顶
    • B. 峰回处
    • C. 河边
  2. 诗人提到的“右丞”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李白
    • B. 王维
    • C. 杜甫
  3. “风磴松枝亚竹枝”中的“亚”意思是:

    • A. 比较
    • B. 似
    • C. 压迫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加注重静谧的气氛,而潘淳的《山途》则通过动态的描写展现出山水的活力。
  • 李白的《月下独酌》则在意境上更为孤独而深邃,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独白和情感的复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山水诗的美学探讨》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徐孺子祠堂 次韵王穉川客舍二首 庭诲惠钜砚 次韵奉答南山禅师二颂兼呈琦上人 次韵谢外舅病不能拜复官夏雨眠起之什 南乡子 其四 奉送周元翁锁吉州司法厅赴礼部试 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 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 范蜀公挽词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倒持泰阿 食字旁的字 行字旁的字 不遗尺寸 彑字旁的字 倚此为命 得样儿 周汉 两点水的字 尣字旁的字 臣使 衣绣夜行 随风而靡 忠友 赴死如归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