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9:10: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9:10:28
《与子坦子聿游明觉十四韵》
我自何山来,觅路占楼钟。
联翩两葛巾,跌宕一短筇。
深谷已曛黑,夕阳犹半峰。
堂中千岁师,磊砢如古松。
残僧三四辈,斗粟各自舂。
长廊久寂寞,香火亦阙供。
颇闻在世时,一钵制恶龙,
时时出雷雨,百里常年丰。
宿缘忽云尽,献供无春农。
馋乌晨攫饭,饥鼠夜穿墉。
而况我辈人,生世本不逢,
胡不安汝分,终年抗尘容?
静观兴废事,可洗芥蔕胸。
一笑下山去,村坞烟重重。
我来自何山,寻找通往楼钟的路。
两条葛巾飘扬,手中短筇随意摆动。
山谷已渐黑暗,夕阳还挂在半山。
堂中坐着千岁老僧,形态似古松般坚毅。
残留的僧人三四辈,各自舂米斗粮。
长廊里空寂无声,香火也没有供奉。
听说他在世时,有一只钵可以镇压恶龙,
常常出雷暴,丰收年年百里无忧。
但如今缘分已尽,供奉也无春农。
贪吃的乌鸦清晨来抢饭,饥饿的老鼠夜里穿墙。
更何况我们这些人,生来就不该相逢,
为何不安于自身的分?终年抵抗尘俗?
静静观察兴衰更替,能够洗净胸中烦恼。
一笑而去,山下村庄烟雾重重。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者,作品丰富,风格多样,以豪放、婉约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交融。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事的观察,表达了对平淡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繁华与名利的淡泊态度。
全诗通过描绘山水景色与僧人生活,展现了诗人对自我与世俗的思考。开篇即以“我自何山来”引入,营造出一种寻求与探索的氛围。诗中提到的“夕阳犹半峰”与“深谷已曛黑”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出自然的变幻,又隐喻人生的无常。接着,诗人观察佛堂中千岁老僧的形象,表现出一种对智慧与长久的崇敬。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胡不安汝分”,体现了对安逸生活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最后一句“一笑下山去,村坞烟重重”,以轻松的态度结束,表达了一种回归自然的洒脱心境。整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十四韵的结构,音韵和谐,体现了宋代诗词的典雅与深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陆游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以及对精神寄托的追求,体现出一种回归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的哲学思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千岁师”指的是?
A. 年长的高僧
B. 诗人的老师
C. 乡村的长者
“生世本不逢”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什么看法?
A. 生活的幸福
B. 人生的偶然与无常
C. 对未来的希望
诗的最后一句描述了什么场景?
A. 繁华的城市
B. 寂静的山村
C. 繁忙的市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游的《与子坦子聿游明觉十四韵》与王维的《鹿柴》都展现了隐逸生活的主题,但陆游更多地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内心的追求,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了自然的宁静与人心的恬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