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8: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8:57
舟中遣怀
陆游 〔宋代〕
三黜归来结草庐,
平生狂态扫无余。
但思下帷授老子,
那复骑牛读汉书。
历历旧游浑似梦,
萧萧残发不胜梳。
闲中事业君知否?
不把渔竿即荷鉏。
我三次辞官归来,安居在草屋中,
一生的狂妄之态已一扫而光。
只是想着在帷帐下向老子请教,
哪里还会再骑着牛读汉书呢?
那些往日的游玩,仿佛全是梦境,
眼前的白发已多得不胜梳理。
你可知道我在闲暇之中有什么打算?
我不再只是拿渔竿,或是耕作的锄头。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期杰出的爱国诗人,因其对国家的忧患意识和深厚的文学素养而闻名。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动荡与不安,作品多反映了对国家的热爱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陆游晚年创作的,体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感慨。诗中描绘了他从仕途归隐后,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舟中遣怀》是一首反映陆游晚年心境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比仕途与隐居生活的不同,表达了他对过往生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思考。开篇“三黜归来结草庐”即表明了诗人经历了三次贬职后选择回归自然,隐居于简陋的草庐中,辞官归隐的决心已经坚定。紧接着,他用“平生狂态扫无余”强调了自己已然放下过往的狂妄,心境趋于平和。
其次,诗人提到“但思下帷授老子”,表达了对道家哲学的向往,显示了他在抛弃世俗名利后寻求内心平静的渴望。对于往昔的回忆,诗人以“历历旧游浑似梦”形容,仿佛这些往事如梦幻般飘渺,显示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青春的怀念。
最后,诗人在结尾提到“闲中事业君知否”,引导读者思考他在隐居生活中所追求的理想与目标,既是对生活态度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展望。他不再追求物质的收获,而是希望在闲暇中找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这种转变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深刻变化与成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和对比等修辞手法,通过“草庐”与“汉书”的对比展示了诗人生活态度的转变,营造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氛围。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出一种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精神追求的探索。
诗词测试:
陆游的《舟中遣怀》主要表达了什么?
诗中“平生狂态扫无余”中的“狂态”指的是什么?
最后两句中提到的“渔竿”和“荷鉏”分别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游的《舟中遣怀》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均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陆游更为感慨和反思,陶渊明则显得更加自然与淡然。陆游的诗句中夹杂着对过去的追忆和对人生的感慨,而陶渊明则是在描述日常生活的恬淡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