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47: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7:56
开尽荼,正桑云麦浪,天气如秋。南园露梢半坼,金粟丝头。温香傍酒,尽多娇不识春愁。莺院悄,轻阴弄晚,何人堪伴清游。偏爱紫蕤黄袅,想金壶胜赏,依旧扬州。花前夜阑醉后,斜月当楼。翻阶句好,记玄晖此日风流。双鬓改,一枝帽底,如今应为花羞。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最后时光,荼草已经开尽,正值桑树和小麦的丰收,天气就像秋天一样。南园中露水刚刚洒落,像金色的丝线。温暖的香气伴随着美酒,娇艳的花朵却不知春天的愁苦。黄莺在院中安静地鸣叫,轻柔的阴影在傍晚摇曳,谁能陪我一同游玩呢?我偏爱紫色的芍药和黄色的花,想象着金壶中的美酒,依旧在扬州。花前夜深时分,微醉之后,斜月照在楼上。翻阶而上,吟咏的句子多么美好,记得那一天的风流韵事。双鬓已改,心中有愧,今天的我该为花儿感到羞愧。
作者介绍: 陈允平(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常以细腻的笔触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天的美景和诗人对春天的留恋,反映了当时文人对春景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汉宫春(芍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诗人心中的愁绪。诗的开头即以“开尽荼”引入,给人一种春景渐逝的感觉,紧接着描绘了丰收的桑树和小麦,营造出一种丰盈的自然氛围。南园的露水、温香的酒,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春日。但在这美景中,诗人却感到一丝愁苦,表明了对春光流逝的惋惜。
诗中提到的“莺院”和“轻阴”,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氛围,然而诗人却感到孤独,渴望有人相伴,体现了一种对友情与陪伴的向往。接下来的“偏爱紫蕤黄袅”则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最后,诗人以“花羞”作结,暗示时间的流逝和自身的变化,表现了对青春和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深沉的情感,既有对春天的热爱,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逐句解析:
开尽荼,正桑云麦浪,天气如秋: 诗人首先描绘了春天的最后,荼草已开尽,景象转为成熟的桑树和麦田,暗示春天的结束。
南园露梢半坼,金粟丝头: 描绘南园中露水的清晨,露水像金丝般闪耀,象征着春天的美丽。
温香傍酒,尽多娇不识春愁: 醉人的花香伴随着酒香,尽显娇美,却无意识地感受春天的愁苦。
莺院悄,轻阴弄晚,何人堪伴清游: 诗人在静谧的莺院中,感受到黄昏的轻柔,渴望有人陪伴游玩。
偏爱紫蕤黄袅,想金壶胜赏,依旧扬州: 诗人偏爱紫色和黄色的花朵,幻想着在扬州的美酒美景中尽情享受。
花前夜阑醉后,斜月当楼: 描绘花前夜深人静时,微醺的情景,斜月照在楼上,增添了一种宁静。
翻阶句好,记玄晖此日风流: 诗人回想起那天的风流韵事,感叹时光美好。
双鬓改,一枝帽底,如今应为花羞: 诗人在岁月的流逝中感到自己的变化,心中对美好的花朵感到羞愧。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美丽与流逝,表现了诗人对青春、友情和美好时光的感慨与追忆,情感基调既有欢愉又有惆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开尽荼”指什么?
A. 春天的结束
B. 夏天的开始
C. 秋天的成熟
D. 冬天的来临
诗中提到的“金壶”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美酒
C. 友谊
D. 时间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和满足
B. 愁苦和怀念
C. 孤独和绝望
D. 兴奋和激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陈允平的《汉宫春(芍药)》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杜甫则更侧重于国事和家国情怀的描写。两者虽然都是春天的题材,但情感基调和表现方式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