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34: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34:28
游勾漏
邓世厚 〔明代〕
勾漏白云峋,
丹砂隐棘榛。
祇应松上鹤,
便是洞中人。
涧底花香异,
沙边鹿迹新。
我来随意得,
啼鸟一声春。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自然场景:高耸的白云映衬着山峦,丹砂的色彩在荆棘和灌木中隐约可见。或许那松树上的仙鹤,正是住在洞中的人。涧底的花香独特,沙边的鹿足迹新鲜。我漫步到此,随心所欲,听到鸟儿啼鸣,仿佛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作者介绍:邓世厚是明代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文人退隐山林、追求自然的风潮。邓世厚在生活中可能经历了官场的纷扰,因而选择通过诗歌表达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
《游勾漏》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勾漏白云峋”开篇即以宏伟的山势和白云相结合,为整首诗奠定了高远的基调。接着“丹砂隐棘榛”则通过细节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神秘,暗示着在繁杂的荆棘中依然隐藏着珍贵的色彩,象征着生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接下来的“祇应松上鹤”更是引入了仙鹤这一意象,表现出对理想隐士生活的憧憬。
后半部分则将视角转向细腻的自然景象,“涧底花香异,沙边鹿迹新”描绘了诗人所感受到的春天的气息,表现出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而最后一句“我来随意得,啼鸟一声春”则是情感的升华,诗人随意而来,听到鸟鸣,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交融,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浓厚的生活哲学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丹砂隐棘榛”中的“丹砂”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树木
B. 一种红色矿物
C. 一种水流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A. 鹅
B. 鹤
C. 鱼
诗中描写的“涧底花香异”体现了什么主题?
A. 自然的丰富多彩
B.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C. 城市的喧嚣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