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昙颖师四明十题·含珠林

《和昙颖师四明十题·含珠林》

时间: 2025-08-11 06:20:24

诗句

山为骊龙蟠,谷作骊龙蟠。

珠树存其间,谁采明月来。

何须循海隅,笑蚌未成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1 06:20:24

原文展示:

山为骊龙蟠,谷作骊龙蟠。珠树存其间,谁采明月来。何须循海隅,笑蚌未成胎。

白话文翻译:

山脉像骊龙般蜿蜒而卧,山谷也如骊龙般盘旋而成。在这之间有珠树存在,谁来采摘那明亮的月光呢?何必沿着海角去追寻,那蚌壳还没孕育出珍珠。

注释:

  • 骊龙:传说中的龙,形象多为曲折蜿蜒,与山脉相似。
  • 珠树:指的是盛产珍珠的树。
  • 明月:象征美好和清澈的事物。
  • 海隅:海角,指海的边缘。
  • 蚌未成胎:指蚌壳中尚未形成珍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号东皋,宋代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及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梅尧臣晚年,正值宋代文化繁荣之时,诗人以自身的生活体验和感悟,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和昙颖师四明十题·含珠林》是一首展现山水之美、寓意深远的诗。诗中通过对山谷与珠树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自然景象。开篇以“山为骊龙蟠,谷作骊龙蟠”营造出一种生动的自然景观,山如龙,谷如龙,暗示着自然的灵动与生命力。接着,诗人提到珠树的存在,提出了“谁采明月来”的疑问,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又暗示了追求美好事物的艰难。诗的后半部分,“何须循海隅,笑蚌未成胎”则表达了诗人对追求美好事物的不屑,既可以看作对自然的珍惜,也显示出对人生哲理的深思。整体上,诗歌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巧妙,情感真挚,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为骊龙蟠:山脉曲折蜿蜒,犹如骊龙盘卧,展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观。
  2. 谷作骊龙蟠:山谷同样蜿蜒,形成了一种自然的对称美。
  3. 珠树存其间:在这山水之间,有着生机勃勃的珠树,象征美好的事物。
  4. 谁采明月来:问谁能来采摘那明亮的月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5. 何须循海隅:不需要去追寻海角的美丽。
  6. 笑蚌未成胎:讽刺那些尚未孕育出珍珠的蚌壳,暗示追求美好事物的困难与不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和谷比作骊龙,形象生动。
  • 排比:通过对山、谷、珠树的描绘,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反问:通过“谁采明月来”的设问,引发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追求的思考,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骊龙:象征力量与灵动。
  • 珠树:象征美好与珍贵。
  • 明月:象征理想与追求。
  • 海隅:象征追寻与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山为骊龙蟠”中的“骊龙”指什么?

    • A. 一种鱼
    • B. 传说中的龙
    • C. 一种植物
    • D. 一种矿石
  2. 诗中提到的“珠树”象征什么?

    • A. 努力
    • B. 美好的事物
    • C. 友情
    • D. 知识
  3. 诗中“何须循海隅”的意思是?

    • A. 不需要浪费时间
    • B. 要去海边
    • C. 需要寻找珍珠
    • D. 欢迎旅行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现对自然的热爱。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山水田园的美好。

诗词对比:

  • 梅尧臣与王维在山水题材的诗作中,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梅尧臣更倾向于哲理思考,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的静谧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诗文集》
  • 相关研究论文及评论文章。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旧将 浣溪沙(雨中荷花) 捣练子 捣练子 捣练子 捣练子(存神词) 如梦令 卜算子 卜算子 卜算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且食蛤蜊 蛮烟瘴雨 裂裳裹足 至字旁的字 羊字旁的字 小心翼翼 文缋 髡祝 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鼻字旁的字 诓吓 隶字旁的字 产利 毋字旁的字 义夫节妇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