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如庵 其一

《和如庵 其一》

时间: 2025-05-07 16:55:35

诗句

厌听诸方三昧禅,却思夜雨对床眠。

欲知千偈如翻水,看取朝来绿涨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55:35

和如庵 其一

作者: 张孝祥 〔宋代〕

原文展示:

厌听诸方三昧禅,却思夜雨对床眠。
欲知千偈如翻水,看取朝来绿涨川。

白话文翻译:

我厌倦了听各地讲述的三昧禅理,却更想在夜雨中对床安眠。
想要知道千首偈语的道理就像翻动水面一样,早晨来时,看看河水涨起的绿色吧。

注释:

  • 三昧禅:三昧是佛教用语,指一种专注的状态,禅宗强调的内心宁静和觉悟。
  • 夜雨:指夜间的雨,象征着宁静、安逸的状态。
  • 千偈:指众多的偈语,偈通常是简短的诗歌,表达深刻的哲理。
  • 翻水:比喻水面波动,反映出众多的变化。
  • 绿涨川:指早晨河水上涨,水中反射出绿色的景象,寓意着生机与变化。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夜雨”和“绿涨川”均是自然的意象,常用于表达宁静与生命的循环。三昧禅的提及则反映了作者对禅宗哲学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孝祥,字子容,号庐山,宋代词人、诗人。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内心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诗作产生于张孝祥对禅理的思考与自身生活状态的反思,表现了他对物质生活的厌倦以及对精神宁静的向往。

诗歌鉴赏:

《和如庵 其一》表现了诗人对佛教禅理的思考和对日常生活的向往。诗中前两句通过“厌听”和“却思”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渴望。对三昧禅的厌倦反映了他对外界繁杂声音的排斥,而更倾向于在平静的夜雨中享受安眠,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千偈如翻水”的比喻,表达了对哲理的探求,暗示禅理的深邃与复杂。最后提到的“朝来绿涨川”,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厌听诸方三昧禅:表达了对外界禅理讲述的厌倦,突显内心的孤独与疲惫。
  2. 却思夜雨对床眠:却想在夜晚的雨声中安静入睡,表现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3. 欲知千偈如翻水:想要理解的诸多偈语如同水面翻涌,暗示其深奥与复杂。
  4. 看取朝来绿涨川:早晨河水上涨,绿色的表现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变化。

修辞手法:

  • 比喻:“千偈如翻水”用翻水的波动比喻禅理的复杂性,生动形象。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在结构上保持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世俗繁杂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雨:象征宁静、思考与自省,给人以安宁的感觉。
  • 床眠:代表一种放松与逃避现实的状态。
  • 千偈:象征着智慧和哲理的深邃。
  • 绿涨川: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象征生命的不断更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夜雨”象征什么?
    A. 忧伤 B. 宁静 C. 雷电

  2. “千偈如翻水”中的“翻水”比喻了什么?
    A. 复杂 B. 安静 C. 清澈

  3. 诗人对三昧禅的态度是?
    A. 否定 B. 赞美 C. 无所谓

答案: 1-B; 2-A;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系列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张孝祥的作品更加直接地表达了对宁静的向往,而王维则通过更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的和谐。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张孝祥诗文集》

相关查询

次韵李子永见访二首 清江台在临江郡圃西冈上张安国题榜 邻山县 寺庄 春晚 夔州竹枝歌九首 其二 寄题西湖并送净慈显老三绝 九月五日晴暖步后园 园丁折花七品各赋一绝 其二 水精毬 横溪驿感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骨肉私情 无逸 朝盈夕虚 雪兔 心字底的字 米盐博辩 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表礼 众毁所归 米字旁的字 肉字旁的字 止字旁的字 空山 牙字旁的字 地广民稀 指手划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