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38: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38:19
晓意
僧钟觉曙鸟,纷飞弄林光。
宿云渐离石,我起开秋房。
南山忽入几,相对各老苍。
我老几何年,山曾见鸿荒。
流泉送日月,危石支兴亡。
问山山无言,啼猿起前冈。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的景象,寺院的钟声唤醒了晨鸟,鸟儿在树林中翱翔,光影交错。宿留的云彩渐渐从岩石中散去,我起身打开了秋日的房门。南山忽然映入眼帘,彼此相对的都已苍老。我已经老去多少年了,而这座山却见证了曾经的繁华与荒凉。流淌的泉水伴随着日月的交替,危崖支撑着兴衰的命运。我问山,但山依旧无言,而啼叫的猿猴在山岗上回响。
作者介绍:林景熙,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江南,因其诗作多描绘山水、自然景象而闻名。其作品多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及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作者晚年,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自然的深刻观察。社会动荡与个人生命的老去交织在一起,使得诗中的情感更加沉重。
这首《晓意》通过清晨的自然景象,表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悟与人生的思考。开篇的“僧钟觉曙鸟”不仅描绘了清晨的宁静氛围,也暗示着一天新的开始。随后的“纷飞弄林光”展现了晨鸟在阳光下的自由飞翔,带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然而,诗中转瞬而来的“宿云渐离石”则隐含着时间的无情与变迁。云彩的散去象征着旧日的消逝,作者在“我起开秋房”中感受到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老去。“南山忽入几”的描写让人感受到自然的永恒与人的渺小,人与自然的对比在这里愈发明显。
诗的后半部分引入了对生命的反思,“我老几何年,山曾见鸿荒”表达了作者的无奈与感慨,岁月的流逝让人感到孤独和无力。随着“流泉送日月,危石支兴亡”的描写,诗人将自然与人生的兴衰交织在一起,展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最后,诗句“问山山无言,啼猿起前冈”则将自然的沉默与人类的喧哗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在面对自然时的无奈与孤独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僧钟觉曙鸟”中“曙鸟”指的是:
A. 夜晚的鸟
B. 清晨的鸟
C. 秋天的鸟
D. 冬天的鸟
诗中“我老几何年”在表达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时间流逝的感叹
C. 对历史的追溯
D. 对未来的期待
“问山山无言”的意思是:
A. 山在回答
B. 山是沉默的
C. 山在哭泣
D. 山在嬉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林景熙的《晓意》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但更强调了生命的流逝与对时间的思考。王维的作品中则更多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