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05: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5:43
赠泰霞真士祈雨之验
作者: 林景熙 〔宋代〕
火旗焰焰烧刊垠,
蒺藜满道风扬尘。
槁苗无花不作谷,
老农扶杖田头哭。
哭声不为填沟渠,
室罄何以供官轮。
檄龙呗佛寂不应,
晰蜴那能擅权柄。
泰霞真士鞭风霆,
绿章叩天天亦惊,
玄云沛雨起肤寸,
点点都是盘中饭。
须臾收斂归无声,
翩然驾虬出山城。
我闻调元功自古,
亢为常暘伏常雨。
庙堂有道司牧良,
坐看玉烛开金穰。
淮南捕蝗蝗更在,
饥蛟齿入陆成海。
肥羊日日供大官,
论功乃使专黄冠。
这首诗描绘了干旱导致农作物歉收的情景,农民因缺乏雨水而悲哀哭泣,哀求雨水的到来。诗中提到老农人扶着拐杖,面对田地的荒凉感到无奈和痛苦。尽管庙堂中有权势者,但神灵并未回应他们的祈求。泰霞真士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困境,他以神秘的力量号召风雨,最终带来了丰沛的雨水,农田重新焕发生机。诗的后半部分探讨了古代治水的智慧和对农业的重视,强调了官员与农民之间的关系,最终揭示了对农民生计的关怀。
林景熙,字君瑛,号松壑,南宋时期的诗人,以诗歌、词曲见长。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民生的关注,风格清新明丽,富有生活气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农耕社会的关键时期。因气候变化导致连年干旱,农民生活困苦,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以及对自然的敬畏,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雨水的渴望和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赠泰霞真士祈雨之验》是一首充满感情的诗,描绘了因干旱而导致农田荒芜、农民苦苦哀求雨水的场景。诗的开头用“火旗焰焰烧刊垠”形象地表现了酷热天气的压迫感,接着“蒺藜满道风扬尘”则描绘了干旱导致的荒凉,进一步渲染了农民的绝望。诗中“老农扶杖田头哭”,生动地展现了农民的无奈和悲伤。哭声不仅是对自然灾害的哀叹,更是对生计的担忧,引人深思。
随着泰霞真士的出现,诗歌转向了希望与转机,表现了人们对雨水的渴求和对神秘力量的信仰。泰霞真士用“鞭风霆”来召唤风雨,令人感受到一种超凡的力量。随着雨水的降临,诗人用“点点都是盘中饭”来形象地表达丰收的希望,诗中情感的转变也让人感受到一种由绝望到希望的力量。
后半部分提到庙堂与民间的关系,表现出对治理之道的思考,强调了治水与农业的重要性。整首诗在艺术表现上融合了自然描写与社会现实,展现了诗人的关切与思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整首诗表达了农民在干旱困境中的无奈与痛苦,对神秘力量的渴求以及最终希望的实现,反映了对农业的重视和对民生的关怀。
诗中哪一句描绘了干旱导致的荒凉?
A) 火旗焰焰烧刊垠
B) 老农扶杖田头哭
C) 点点都是盘中饭
泰霞真士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权力
B) 希望与神秘力量
C) 干旱
诗中提到的"绿章叩天"的意义是什么?
A) 祈求雨水
B) 赠送礼物
C) 祭祀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