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8:5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52:24
水调歌头 其三 泛湘江
作者: 张孝祥 〔宋代〕
濯足夜滩急,晞发北风凉。
吴山楚泽行遍,只欠到潇湘。
买得扁舟归去,此事天公付我,
六月下沧浪。
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
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
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
唤起九歌忠愤,拂拭三闾文字,
还与日争光。
莫遣儿辈觉,此乐未渠央。
夜间在急流的滩涂上洗脚,
头发在北风中晾干,
走遍了吴山和楚泽,却只差未到潇湘。
买了一只小船归去,这一切都是天公安排给我的,
正好在六月的沧浪中漂流。
蝉蜕去尘埃,梦见水云的乡村。
我制作荷衣,佩戴兰花,把美好的芳香带上。
湘妃起舞笑着,抚琴奏响清商乐曲。
唤起《九歌》的忠诚与愤懑,
拂去三闾大夫的文字,
还与太阳争辉。
不要让儿辈们觉察,这乐趣尚未到达中心。
张孝祥,宋代诗人,字子华,号澹斋,生于南宋时期,因其作品具有强烈的个性与情感,特别是在词作上有较高的成就。
这首诗写作于张孝祥游历湘江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反映了他对社会时局的不满与个人理想的追求。
张孝祥在《水调歌头 其三 泛湘江》中,通过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他对湘江的热爱与思考。诗的开头“濯足夜滩急,晞发北风凉”描绘了诗人在湘江夜晚的情景,感受到自然的清爽与舒适,由此引入对湘江的向往。接下来的“吴山楚泽行遍,只欠到潇湘”则表现出他游历的广泛和对湘江的期待,显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通过“买得扁舟归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表现出一种洒脱与随性,仿佛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他渴望在自然中寻找自由与乐趣,思绪随波逐流,远离世俗的纷扰。随后“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则突显了诗人心灵的净化与对理想生活的憧憬。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对湘妃的描绘,展现了他对优雅与艺术的向往,体现了对文化的思考。“唤起九歌忠愤,拂拭三闾文字”不仅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敬仰,也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最后一句“莫遣儿辈觉,此乐未渠央”则引导读者思考,诗人希望这种乐趣与美好能够得以延续,传递给后代,反映了他对未来的期许与责任感。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表达了对湘江的热爱与思考,结合个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文化的传承。
选择题:张孝祥的《水调歌头 其三 泛湘江》主要描绘了哪个地方的美景?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九歌”是指_____的作品。
判断题:诗中“蝉蜕尘埃外”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厌倦与追求清新的情感。(对/错)
比较张孝祥与苏轼在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理的不同角度,张孝祥更倾向于个人的游历与思考,而苏轼则更注重对人生的感悟与哲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