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朱元顺浯溪图

《题朱元顺浯溪图》

时间: 2025-05-04 02:09:30

诗句

去年过浯溪,王事有期程。

夜半度湘水,但见天上星。

平生中兴碑,梦入紫翠屏。

已办北归时,十日穷攀登。

今朝复何朝,忽此短轴横。

历历眼中见,湘山无数青。

白云著山腰,楼阁秋气明。

便欲扶短策,下濯沧浪缨。

主人山水仙,妙处心自评。

元顺骨已冷,千载交盖倾。

赏音寄幅纸,益见忠孝情。

题诗疥公画,托我不朽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09:30

原文展示

题朱元顺浯溪图
作者:张孝祥

去年过浯溪,王事有期程。
夜半度湘水,但见天上星。
平生中兴碑,梦入紫翠屏。
已办北归时,十日穷攀登。
今朝复何朝,忽此短轴横。
历历眼中见,湘山无数青。
白云著山腰,楼阁秋气明。
便欲扶短策,下濯沧浪缨。
主人山水仙,妙处心自评。
元顺骨已冷,千载交盖倾。
赏音寄幅纸,益见忠孝情。
题诗疥公画,托我不朽名。

白话文翻译

去年我经过浯溪,因公事有急期。
半夜渡过湘水,只见天上的星星。
我一生所追求的理想,仿佛在梦中进入那紫翠的山屏。
已经准备北归,十天里尽情攀登。
今天又是何日,忽然看到这幅短卷画。
眼前清晰可见,湘山无数苍翠。
白云缠绕在山腰,楼阁在秋气中显得明亮。
我真想扶着短杖,去沐浴在沧浪的水中。
山水的主人如同神仙,妙处自我心中评定。
元顺的遗骸已然冰冷,千年后尘封于世。
赏音寄托在这幅画纸上,更加显露忠孝之情。
我在这幅画上题诗,寄托我不朽的名声。

注释

  • 浯溪:溪流的名称,位于湖南。
  • 王事:指国君的事务,可能是指官职或责任。
  • 湘水:指湘江,流经湖南省。
  • 中兴碑:指历史上复兴国家的碑文,可能暗指某种理想或追求。
  • 北归:指北方的归途,可能有隐喻或指代。
  • 短轴:指画卷的样式,通常指较短的画幅。
  • 湘山:指湘江沿岸的山脉,形容自然景观。
  • 白云著山腰:意指白云缠绕在山的中部,描绘山水之美。
  • 沧浪:指清澈的水流,象征自然的纯净。
  • 元顺:朱元顺的名字,可能是历史人物。
  • 忠孝情:忠诚与孝道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孝祥(生卒年不详),字叔和,号谷庵,宋代诗人,词人及书法家。他早年仕途坎坷,后期任职于地方,擅长山水诗,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是在张孝祥游览浯溪时所作,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忠孝之情的感慨。浯溪的美景引发了他对往事的回忆与思考,诗中也提到了一位历史人物朱元顺,表现了对历史的追忆与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浯溪的水景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在游历过程中的心境变化。诗的开头,作者回忆起去年游览浯溪的场景,交织着公事与自然的对比,显示出生活的繁忙与自然的宁静。夜半渡湘水,星空璀璨,诗人内心涌起对理想的追求,仿佛在梦中进入理想的境界。

接着,诗人描绘湘山的壮丽景色:山青水秀,白云缠绕,楼阁在秋意中显得分外明亮,展现出极致的自然美。此时,诗人的情感从回忆中转向对当下美好时光的向往,渴望与自然亲密接触,抒发出一种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朱元顺,感慨其“骨已冷”,并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这幅画作中,流露出对忠孝的深沉思考。通过对画作的题诗,张孝祥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自身名声的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抒发了一种对自然与历史的深沉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去年过浯溪,王事有期程。

    • 叙述去年游览浯溪时的情形,透露出因公事繁忙而匆忙的心情。
  2. 夜半度湘水,但见天上星。

    • 描绘夜晚渡过湘水的画面,夜空中的星星成为诗人唯一的陪伴,体现孤独与思索。
  3. 平生中兴碑,梦入紫翠屏。

    • 诗人追求理想与事业,梦中渴望进入理想的境界。
  4. 已办北归时,十日穷攀登。

    • 诗人已准备北归,暗示着对理想的坚持与追求。
  5. 今朝复何朝,忽此短轴横。

    • 诗人感叹时间的流逝,短卷画的出现引发对现在的思考。
  6. 历历眼中见,湘山无数青。

    • 眼前的湘山清晰可见,表达对自然的赞美。
  7. 白云著山腰,楼阁秋气明。

    • 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展现出秋天的清澈与明亮。
  8. 便欲扶短策,下濯沧浪缨。

    • 诗人渴望亲近自然,表现出一种洒脱的心境。
  9. 主人山水仙,妙处心自评。

    • 山水的主人如神仙般,诗人自我评定自然的美妙。
  10. 元顺骨已冷,千载交盖倾。

    • 感慨朱元顺的遗骸已冷,历史的沧桑与无情。
  11. 赏音寄幅纸,益见忠孝情。

    • 借画作寄托情感,展现忠孝的深沉情怀。
  12. 题诗疥公画,托我不朽名。

    • 在画作上题诗,表明追求不朽名声的愿望。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白云著山腰”,生动描绘了云与山的关系,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历史的追忆以及对忠孝情感的深思,诗人通过描绘湘山美景,寄托了对理想与名声的追求,情感丰富而真挚。

意象分析

  1. 浯溪:象征宁静与自然美。
  2. 湘水:象征流逝的时间与孤独。
  3. 星星:象征理想与希望。
  4. 湘山:象征壮丽的自然景观。
  5. 白云:象征轻盈与自由。
  6. 楼阁:象征人类的智慧与创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张孝祥的《题朱元顺浯溪图》主要描绘的是哪个地方的风景?

    • A. 流溪
    • B. 浯溪
    • C. 湘江
    • D. 长江
  2. 诗中提到的“元顺”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朱元璋
    • B. 朱元顺
    • C. 朱棣
    • D. 朱熹
  3. 诗中提到的“白云著山腰”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孤独
    • B. 自由
    • C. 忧伤
    • D. 喜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张孝祥的《题朱元顺浯溪图》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是以自然景色为背景的作品。张孝祥更多地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及个人理想的追求,而王维则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前者较为沉重,后者则显得清新脱俗。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包含张孝祥及同时期诗人的作品。
  • 《山水诗研究》:探讨山水诗的历史与发展。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对古代诗词的赏析与解读。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升平乐 升平乐 风中柳 风中柳•离别 风中柳•立春日平原道上作 风中柳 鹦鹉善言,忽无故而卒,南宗女师哭之甚哀,余因作此慰之 风中柳 湖上 风中柳 春晓 风中柳 用刘静修韵寄友 风中柳令/谢池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凵字底的字 哽咽难鸣 溯流徂源 肆察 不知藋蕫 三吾 赶闲 志望 卜字旁的字 鼓字旁的字 居安 龜字旁的字 不明不暗 哀开头的成语 長字旁的字 先发制人 铜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