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韵刘无言寿山中五绝句敢请诸僚和之

《次韵刘无言寿山中五绝句敢请诸僚和之》

时间: 2025-04-29 02:30:45

诗句

荣杭如环浪自循,一筇双屐伴行春。

溪翁野老来争席,不识蓬山第一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2:30:45

原文展示

荣杭如环浪自循,一筇双屐伴行春。
溪翁野老来争席,不识蓬山第一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游山的情景,诗人如同环绕的波浪一样在山间游走,手持一根拐杖,脚踏双屐,伴随着春天的气息而行。山中的老者们争着要与他分享这份宁静与悠闲,却不知道蓬莱仙山才是真正的至高之地。

注释

  • 荣杭:指荣华富贵的景象,可能是指风景如画的地方。
  • 如环浪自循:形容山水如波浪般循环往复,意境悠远。
  • 一筇双屐:一根拐杖和一双木屐,象征着游山玩水的心情。
  • 溪翁野老:指在溪边、山野中的老人,代表自然生活的人。
  • 争席:争着坐下来,分享这份宁静与快乐。
  • 蓬山:指蓬莱山,常被视为仙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山水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诗人游历寿山时,受到山水美景的启发,借古诗表达与友人的交流与分享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五绝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首句“荣杭如环浪自循”,以“环浪”比喻自然的流动,生动地描绘了山水的美丽。接着“一筇双屐伴行春”,则表达了诗人在春日里悠闲游玩的情景,拐杖和木屐象征着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

在后两句中,诗人提到“溪翁野老来争席”,通过描绘山中老人争相与自己分享的情景,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同时,诗中提到的“蓬山第一人”,则暗示了对更高理想和境界的追求,表现出诗人内心深处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整首诗在意境上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简单而富有深意,给人以启发,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思考生命的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荣杭如环浪自循:描绘了山水如波浪般的循环流动,传达出自然的和谐美。
  2. 一筇双屐伴行春:表达诗人在春天里悠闲行走,象征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3. 溪翁野老来争席:描写溪边的老人们争着要坐下来,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亲切和自然的和谐。
  4. 不识蓬山第一人:通过提及蓬莱山,表达了对更高理想的向往,强调了对世俗的超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水比作“环浪”,生动形象。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游山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更高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荣杭:象征富饶的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双屐:象征出游的轻松与自在,体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 溪翁:代表自然中的人,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蓬山”象征什么?

    • A. 人生的理想
    • B. 富饶的土地
    • C. 自然的美丽
  2.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春日的游玩情景?

    • A. 浪花
    • B. 拐杖和木屐
    • C. 老人
  3. 诗中“溪翁野老来争席”体现了什么样的人际关系?

    • A. 竞争
    • B. 和谐
    • C. 冷漠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将葛立方的作品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二者皆描绘山水之美,但葛立方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王维则更多表现出孤独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元夕 其一 次韵梅花 次韵宋尚书山居·息斋 刘逊子架阁饷江茶 夜梦至何许岩壑深窈石上苔痕隐起如小篆有僧 题甘露寺中峰 出居十六咏·入山林处 山居十首 暑不杂兴 观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鼻字旁的字 以色事人 陵蹈 揆景 彑字旁的字 梢骡 宋襄之仁 老惫 乙字旁的字 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生字旁的字 尢字旁的字 包含骡的词语有哪些 欺人太甚 抟沙弄汞 全真 鼓腹含和 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