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丙申至前五日复坐南窗忆去年诗又成两章 其一

《丙申至前五日复坐南窗忆去年诗又成两章 其一》

时间: 2025-05-05 12:34:11

诗句

依然红日照窗楣,还是去年消息时。

妙理不须寻辙迹,只于生处验新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2:34:11

原文展示:

丙申至前五日复坐南窗忆去年诗又成两章 其一 张栻 〔宋代〕 依然红日照窗楣,还是去年消息时。妙理不须寻辙迹,只于生处验新知。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红日依旧照耀着窗框,这正是去年的消息传来之时。深奥的道理不必去寻找旧的痕迹,只需在生活的源头验证新的认识。

注释: 字词注释:

  • 依然:依旧,仍旧。
  • 红日:指太阳。
  • 窗楣:窗框的上部。
  • 消息时:指特定的时刻,这里指去年的某个时刻。
  • 妙理:深奥的道理。
  • 辙迹:旧的痕迹,比喻旧的思路或方法。
  • 生处:生活的源头,指现实生活。
  • 新知:新的认识或理解。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显使用典故,而是通过日常景象表达哲理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作多表现理学思想,强调实践与体验。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丙申年(1176年),诗人坐在南窗前,回忆去年的情景,感慨时间的流转与新知的获取。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依然”的景象和“去年”的记忆,表达了时间的恒常与变迁。诗人认为,对于深奥的道理,不应固守旧有的思路,而应在现实生活中不断探索新的认识。诗中的“红日”象征着恒常不变的自然规律,而“生处验新知”则强调了实践和体验的重要性。整体上,这首诗简洁而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和学问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依然红日照窗楣”:描绘了一个不变的自然景象,红日依旧照耀着窗框,象征着时间的恒常。
  2. “还是去年消息时”:诗人回忆起去年的某个特定时刻,这个时刻与当前的景象相呼应,引发了对过去的思考。
  3. “妙理不须寻辙迹”:诗人认为,深奥的道理不应通过寻找旧的痕迹来理解,而应寻求新的途径。
  4. “只于生处验新知”:强调在现实生活中验证新的认识,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依然”与“去年”的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恒常与变迁。
  • 象征:“红日”象征恒常不变的自然规律。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在现实生活中不断探索新的认识,不应固守旧有的思路,而应在实践中验证新知。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日:象征恒常不变的自然规律。
  • 窗楣: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景象,引发对过去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红日”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恒常 B. 新的认识 C. 旧的痕迹 答案:A

  2. 诗人认为深奥的道理应如何理解? A. 通过寻找旧的痕迹 B. 在现实生活中验证新知 C. 通过回忆过去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观书有感》:同样强调实践和体验的重要性。

诗词对比:

  • 张栻的《丙申至前五日复坐南窗忆去年诗又成两章 其二》:与第一首诗形成对比,进一步探讨时间与认识的关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的诗作,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其诗歌风格和思想。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栻诗歌的创作环境。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于飞乐令(高平调) 夜厌厌(小石调) 蝶恋花(林钟商) 芳草渡(般涉调) 谢池春慢·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 醉红妆(中吕调) 偷声木兰花(般涉调) 清平乐(般涉调) 庆春泽(般涉调) 玉联环(般涉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灼艾分痛 趁波逐浪 角字旁的字 鼠字旁的字 童字篆书书写指南_篆书童字写法详解 庙庖 歹字旁的字 弛期 草莇 包含脉的词语有哪些 化为泡影 阿姨字拼音怎么写_汉字拼音学习 缓歌慢舞 也字开头的成语大全_也字成语汇总 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士马 四百字作文怎么写?这份四百字作文写作指南,让你轻松掌握写作技巧_作文写作不发愁 聚集 心膂爪牙 穴宝盖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