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3: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3:54
奉赠宣义大师英公
李若拙 〔宋代〕
昔岁高名动九重,
衡山别后碧云空。
紫袍亲受龙墀上,
白足频登虎殿中。
小篆每轻秦相法,
隸书犹鄙晋臣功。
多才多艺如师少,
当世群贤尽嚮风。
往年你的名声震动朝廷,
在衡山别后只剩下碧空云影。
你亲自受封于龙的高台之上,
经常光顾虎的殿堂。
小篆的书法轻易超越了秦国的名相,
隶书的成就仍不如晋朝的官员。
才华横溢如你这样的师长少之又少,
当今世上群贤都向你仰慕。
李若拙(生卒年不详),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赞美他人为主,作品多描绘高士风范,展现出对人才的尊重与推崇。
此诗写于李若拙对宣义大师英公的赠诗,表达对其才华和品德的钦佩,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对道德修养与才华的重视。
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深厚的情感,充分展现了对宣义大师英公的崇敬之情。开篇提到的“昔岁高名动九重”,不仅表明大师的声名显赫,同时也暗示了他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接着通过描写离别后的情景,勾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怀念。诗人在“紫袍亲受龙墀上”一联中提到的“龙墀”,象征着权威与荣耀,而“白足频登虎殿中”则突显了大师的非凡气度。后面的小篆与隶书的对比,表现出李若拙对书法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对英公的书法才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最后两句总结了诗人的情感,突显出当世人才的稀缺和英公的卓越,整首诗在赞美中流露出一种敬仰和期望,展现了诗人对文化和道德的追求。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赞颂英公的才华和品德,表达了对优秀人才的尊重和对其影响力的认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当代人才稀缺的感慨。
李若拙是哪一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提到的“小篆”与“隶书”主要指的是什么?
A. 音乐
B. 书法
C. 绘画
D. 诗词
诗中“昔岁高名动九重”中的“九重”指的是什么?
A. 个人成就
B. 皇宫
C. 高山
D. 大海
杜甫《赠卫八处士》与李若拙的《奉赠宣义大师英公》都表达了对高人雅士的敬仰,前者通过描绘友谊与人生艰难,后者则强调了个人才华的稀缺与社会的向往。两者都反映出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对人才的赞美,展现了时代对才华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