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4: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4:48
行经华阴
作者:崔颢 〔唐代〕
岧峣太华俯咸京,
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
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
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
何如此处学长生?
这首诗描绘了华阴的壮丽景色。高耸的太华山俯瞰着咸京,远处的三峰在天边削尖,却显得不那么完美。武帝的祠庙前,云彩似乎要散去,仙人的掌上雨水刚刚停歇。北边的河山依偎着险峻的秦关,驿路向西通向汉代的畤平。路旁的名利客,我想问你,何以不在这里学习长生之道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崔颢,唐代诗人,字颢然,号白云,生于长安,曾任职于地方官府。他的诗歌以豪放、清新著称,尤其以山水诗闻名。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崔颢游历华阴时所作,反映了他对华阴山水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唐代是一个诗歌繁荣的时代,诗人们常常通过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和哲思。
《行经华阴》是一首描绘华阴自然景观的山水诗,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开篇的“岧峣太华俯咸京”,以雄伟的太华山作为背景,表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历史的厚重感。接下来的“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云彩的变化和雨后的清新,给人以生机与希望。
诗中“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进一步描绘了地理位置的复杂与历史的深远,北方的险峻与西方的平坦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大自然的多样性。同时,这种对比也暗含了人生的哲理:在复杂的世界中,是否能找到自己的长生之道。
最后一句“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则直接提出了诗人的疑问,质疑追逐名利的人为何不在这美丽的自然中领悟生命的真谛。这种反思不仅让整首诗升华到了哲学的高度,也引发读者对自身追求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华阴自然景观的描绘,引发了对人生理想、名利追求的反思,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真谛的追求和对自然的赞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岧峣太华”是指哪个山?
A. 秦岭
B. 太华山
C. 嵩山
D. 泰山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云欲散”是在哪个地点的景象?
判断题:诗人认为追逐名利是人生的最高追求。
对 / 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行经华阴》这首诗。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探讨,请随时与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