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19: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19:48
招隐(五首)
作者:刘基 〔明代〕
流水千百折,白云三四峰。
上有喷壑泉,下有凌霜松。
中有一老人,坐啸岩间风。
素发垂两肩,朱颜映青瞳。
年纪将百龄,容貌如孩童。
长跪前致辞,子非列仙翁。
笑谓汝孺子,语汝使心通。
我生不偶俗,遗身在蒿蓬。
结庐白水边,采药青林中。
世语我不接,世士我不逢。
箪瓢我不忧,轩盖我不崇。
自耕足我食,自息安我躬。
冥冥绝思虑,默默全和冲。
持此摄吾生,仰荷元化功。
何必插羽翰,远逐浮丘公。
再拜受斯言,廓然如发蒙。
投簪谢知己,一去无回踪。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隐居的老人的生活状态与心境。诗的开头描绘了山水的美丽,接着描写了这位老人,他在风中坐着,白发披肩,面色红润,眼睛明亮,似乎有着孩童般的容颜。尽管年事已高,但他并未被世俗所困扰,反而选择了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他说自己不与世俗交往,生活简单,心中宁静,享受着自给自足的快乐。他的思想自由,内心平和,认为不需要追求浮华的生活。最终,他向年轻人传授了这样的道理,表达了对现实的超脱。
作者介绍:
刘基,字伯温,号季高,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在文学上尤以诗词见长,具有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作品多反映隐逸思想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招隐》创作于明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人们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隐者的生活,表达了对世俗的逃离和对自然的向往,体现了道家追求自然、清静的思想。
《招隐》是一首颂扬隐逸生活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隐者生活的向往与敬重。诗的开头以流水和白云描绘出宁静的自然环境,营造了一个适合隐居的理想场所。接着,诗人通过对老人的描写,展现了他超然的心境与洒脱的生活态度。老人虽年近百岁,却保持着孩童般的容颜,体现了内心的宁静与豁达。诗中反复强调对世俗的超脱,表达了诗人对不拘泥于世俗名利的向往。通过对老人的对话,诗人传达出一种人生哲学,即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真实,拒绝外界的干扰。《招隐》不仅是对隐士生活的赞美,也是对人生价值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与认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招隐》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反映了对世俗名利的反思与摒弃,展现了道家哲学的深刻内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老人是如何形象的?
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是?
诗中“冥冥绝思虑,默默全和冲”表现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刘基的《招隐》更加注重对隐士内心世界的描写,而陶渊明则更多地描绘自然与生活的和谐。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强调内心的宁静,后者则更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