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7: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7:44
四海一居何处卜,
北窗祗取见家山。
要无名利来心曲,
便有园林世出间。
拙宦莫兴三黜叹,
老归未厌百年闲。
先君余庆期之子,
吾驾如今不可还。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居住之地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人问道:四海之内,何处可以安身立命呢?我在北窗前只见到家乡的山影。若心中不再有名利的牵挂,便能在这园林之间找到人世的乐趣。即使我的官运不济,也不必为三次被贬而叹息;我已年老,反而不厌倦这百年的闲适。我的父亲留给我的余荫,我如今却无法回去享受。
晁补之(1053年-1110年),字仲明,号山人,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他在诗词、散文方面均有造诣,作品风格以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性为特点。晁补之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变迁,常常因直言不讳而遭到贬谪,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晚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家乡的思念。诗中表达了他对名利的淡泊态度,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在经历了官场的起伏之后,对人生的平和理解。
这首诗通过对居所、名利与闲适生活的思索,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理和对生活的感悟。开头两句通过提问引出主题,诗人以“何处卜”表达出对归属感的渴望与困惑,四海无定的流浪感使得他对家乡的思念愈发浓烈。接下来的“无名利来心曲”,则是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我超脱,表明诗人对名利的看淡与对心灵自由的向往。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自己年老后的归隐生活,虽然经历了官场的波折与三次被贬的悲叹,但他并不因此而感到沮丧,反而享受着闲适的生活。这种对于生活状态的积极态度,展示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由的珍惜。最后一句“吾驾如今不可还”更是道出了一种无奈与对过往的反思,表达了他对无法回到过去的遗憾。
整首诗在情感上由感慨转向平和,表现出一种成熟的哲学思想,充分展现了晁补之的文学艺术魅力。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名利的淡泊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流露出对故乡的深情怀念。诗人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反思,展示了对人生的理解与哲理。
晁补之的字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北窗”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