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缺月镜颂

《缺月镜颂》

时间: 2025-05-04 03:18:11

诗句

月坠镜中,无灭无生。

月虽缺半,影像圆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18:11

诗词名称: 缺月镜颂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月坠镜中,无灭无生。
月虽缺半,影像圆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意象:月亮跌落在镜子中,既没有消失也没有诞生。虽然月亮只剩下了一半,但在镜子中影像却显得完整而圆满。


注释:

字词注释:

  • 月坠:月亮下落,指月亮的形态变化。
  • 镜中:指镜子里的景象。
  • 无灭无生:没有消亡也没有诞生,强调变化的恒常性。
  • 缺半:形容月亮只剩一半。
  • 影像圆成:影像在镜子中显得完整,表面上看似缺失,实则完美。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月”与“镜”在中国文化中常用来象征美好、理想的事物,反映出一种哲理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倡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风格。他的诗多为抒情、写景,富有哲理,善于用意象表达深邃的思想。

创作背景: 《缺月镜颂》创作于黄庭坚的晚年,正值他对人生与自然的理解逐渐加深之际。诗人借月与镜的对照,探讨了存在与虚无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缺月镜颂》是一首充满哲理色彩的诗作,通过月亮与镜子这一意象的结合,展现了人生与自然的微妙关系。黄庭坚以月亮的变化为引子,探讨了生命的无常与恒久:月亮明明缺失了一部分,但在镜中却显得完整而圆满,折射出一种深刻的存在主义思想。镜子作为一种反射的工具,不仅仅是外在物体的映像,更是内心世界的反射。诗中“无灭无生”表明了事物变化的永恒,强调了在缺失之中仍能寻找完整的状态。这种对立统一的哲学思考让人深思,传达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厚的意境,展示了黄庭坚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月坠镜中:描绘月亮的倒影在镜子中,暗示事物的表象。
  2. 无灭无生:强调月亮的存在状态,表明变化的常态。
  3. 月虽缺半:承认现实的不足与缺憾。
  4. 影像圆成:通过镜子的反射,表现出意想不到的完美,象征着内心的圆满。

修辞手法:

  • 比喻:月亮与镜子的结合,形成一种深刻的哲理寓意。
  • 对仗:首尾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讽:表现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传达出对生活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和自然的哲学思考,揭示了在缺失中寻求完整的智慧,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悟与接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变化与无常,也代表理想与美好。
  • :象征反射与真实,暗示内心的思索与自省。
  • 影像:代表着外在与内在的统一,反映出事物的多重面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月坠镜中”意指什么?

    • A. 月亮在空中
    • B. 月亮的倒影在镜子里
    • C. 月亮消失了
    • D. 月亮的形状
  2. “无灭无生”表达了什么样的哲理?

    • A. 生命的短暂
    • B. 变化的常态
    • C. 事物的绝对性
    • D. 人生的意义
  3.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了什么?

    • A. 爱情
    • B. 生命与缺失
    • C. 友谊
    • D. 自然景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比较黄庭坚的《缺月镜颂》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以月亮为主题,但黄庭坚更侧重于哲理的探讨,而李白则更多表达个人情感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2. 《宋代文学概论》
  3. 《黄庭坚诗文集》

相关查询

至洛 早发 应制贺边军支春衣 阊门即事 题朱审寺壁山水画 应制为宫嫔咏 运命论 女怨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稼穑艰难 仰止 包含刻的成语 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余响 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忍饥受饿 正妻 上人儿 丨字旁的字 黽字旁的字 可心如意 片字旁的字 六根清静 豕字旁的字 裘马清狂 鳥字旁的字 立方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